猛虎行(长戈莫舂)

作者: 唐代    李贺
【猛虎行】

长戈莫舂,长弩莫抨。
乳孙哺子,教得生狞。
举头为城,掉尾为旌。
东海黄公,愁见夜行。
道逢驺虞,牛哀不平。
何用尺刀?壁上雷鸣。
泰山之下,妇人哭声。
官家有程,吏不敢听。

【měng hǔ háng 】 【猛虎行】
zhǎng gē mò chōng ,zhǎng nǔ mò pēng 。长戈莫舂,长弩莫抨。
rǔ sūn bǔ zǐ ,jiāo dé shēng níng 。乳孙哺子,教得生狞。
jǔ tóu wéi chéng ,diào wěi wéi jīng 。举头为城,掉尾为旌。
dōng hǎi huáng gōng ,chóu jiàn yè háng 。东海黄公,愁见夜行。
dào féng zōu yú ,niú āi bú píng 。道逢驺虞,牛哀不平。
hé yòng chǐ dāo ?bì shàng léi míng 。何用尺刀?壁上雷鸣。
tài shān zhī xià ,fù rén kū shēng 。泰山之下,妇人哭声。
guān jiā yǒu chéng ,lì bú gǎn tīng 。官家有程,吏不敢听。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猛虎行(长戈莫舂)作者: 李贺

简介 诗词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猛虎行(长戈莫舂)译文

长戈莫舂,长弩莫抨。乳孙哺子,教得生狞。
虽有长戈,却不能把猛虎刺,虽有强弓,却不能把猛虎击。猛虎哺育子子孙孙,要它们像自己一样凶残毒狠。

举头为城,掉尾为旌。东海黄公,愁见夜行。
它把头举起,就像一座城池,它把尾翘起,就像一面旌旗。曾经降伏猛虎的东海黄公,如今怕虎也不敢夜间出行。

道逢驺虞,牛哀不平。何用尺刀?壁上雷鸣。
猛虎途中遇到似虎的驺虞,因其不害人伤生而大怒不平。宝刀利剑不能发挥作用,被挂在墙上,悲愤吼啸如雷敏。

泰山之下,妇人哭声。官家有程,吏不敢听。
泰山脚下,虎害复生,今日又传来了妇人的哭声。官府虽然定有捕捉猛虎的限期,但衙吏们畏惧,不敢听从。

1、冯浩非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72-175

猛虎行(长戈莫舂)注释

长戈莫舂(chōng),长弩莫抨(pēng)
乳孙哺子,教得生狞(níng)

舂:冲也。
抨:弹也。
长弩:一作“强弩”。
抨:一作“烹”。
生狞:凶猛;凶恶。

举头为城,掉尾为旌。
东海黄公,愁见夜行。

“举头”二句:举其头,可为城,掉其尾,可为旌,言其猛也。
掉,举也。
黄公:汉代术士。

道逢驺(zōu)(yú),牛哀不平。
何用尺刀?壁上雷鸣。

驺虞:传说中的义兽名。
牛哀:即猛虎。
尺刀:短刀。
雷鸣:宝刀啸吼也。

泰山之下,妇人哭声。
官家有程,吏不敢听。

官家:旧时对皇帝的称呼。
程:期限。

1、冯浩非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72-175

相关推荐

  • 李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