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实际上是借整个州而非单一城市。孙权选择将荆州借给刘备,可能是出于对刘备的友好关系和信任。作为曹操的对手,刘备在当时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实力和影响力,孙权借给他荆州也可以借助刘备的力量抗衡曹操,同时也有利于巩固孙刘联盟,共同对抗外敌。 Liu Bei borrowed Jingzhou from Sun Quan, he actually borrowed the entire province rather than just a single city. Sun Quan chose to lend Jingzhou to Liu Bei perhaps out of a friendly relationship and trust in Liu Bei. As a rival of Cao Cao, Liu Bei had already established a certain power and influence at the time. Sun Quan lending Jingzhou to him could also help to balance Cao Cao by leveraging Liu Bei's power, at the same time, it would be beneficial for consolidating the Sun-Liu alliance and jointly combating external enemies.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这句言语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以此来形容和讽刺不讲信义的行为。在这句言语中的荆州意指荆州全境,可是孙权真的可以大方到,或者说东吴当时真的有实力将当时天下十三州之一的荆州“借”给刘备吗?那么,孙权借给刘备的荆州到底包括了哪些地方?刘备是如何借到荆州的?孙权又为何答应刘备借居于此呢?今天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刘备借荆州的时间尚处在东汉末年,按照汉朝的行政区划分,当时的荆州包含现在的湖南、湖北两省,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市以及周边的其他地区,首府则为襄阳城。在《三国演义》我们经常会看到“荆襄九郡”的字眼,但实际上,荆州实际上只有七郡(南郡、长沙、南阳、桂阳、江夏、零陵和武陵)。
等到了公元190年,时任荆州刺史的刘表又新加设了章陵郡。因此,正史中的荆州最多时也只有八郡,并没有九郡一说。但是即便如此,当时的荆州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行政划分来算,相当于一个省级单位,但实际上却要比现在的省要大得多。
荆州很重要,但是却很混乱荆州原属刘表,在董卓把持朝政时期,当时的荆州刺史王睿被部将陷害自杀,于是董卓举荐刘表为荆州刺史。刘表也是个狠人,居然在当时那个混乱不堪的年代单骑前往荆州,并得到了当地的蔡氏宗族以及蒯良、蒯越等荆州势力的支持,迅速拿下了整个荆州,成为了汉末时期的一方强大诸侯。
但是,刘表在占领荆州之后就几乎再没有参与到汉末纷争中去了。讨伐董卓时,18路诸侯兵发洛阳,刘表没有参加,只是阻击了一下离开盟军与返回江东的孙坚,逼得孙氏集团只能向东南发展。后来联合张绣一起抗击过曹操,在后期刘备投奔到荆州之后,也没有听从刘备提出的趁曹操与袁绍激战与官渡,趁机袭取许昌的建议,从而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最好机会。
刘表之所以没有参与汉末纷争,并不是因为他没有争天下的雄心或是荆州实力不足,而是因为荆州内部世家林立,各大势力为了权力争夺内斗不断,因此刘表不得不将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制衡各大势力的工作上。
在刘备来投之后,荆州内部更是开始出现混乱,以其妻舅蔡帽为首的蔡氏宗族联合其他贵族势力想要推举刘表的小儿子刘琮作为他的继承人,刘表的权力逐渐被架空。为了防止自己死后荆州落入刘姓以外的人手中,刘表希望能够利用刘备来打压荆州内部的宗族势力,这也让刘备在荆州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也正是在荆州期间,刘备遇到了改变他命运的人,诸葛亮。
诸葛亮给刘备谋划的战略总结起来很简单。以刘备当时的实力是不可能去和曹操抗衡的,因此功曹的战略直接就被诸葛亮否掉了,至于江东的孙权,最好是去拉拢过来作为友军。因此他建议刘备以荆州为根据地向西边的益州发展。这也就是说,刘备要想成就他的王霸之业,首先就要夺取荆州,那么诸葛亮为何会给刘备提出取荆州的战略呢?
首先,荆州坐拥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西临三峡,东靠九江,充足的雨水使得荆州地区的粮食产量极高,非常适合养兵;再加上其地形多被山地环绕,又拥有长江天线,易守难攻,作为根据地休养生息谋求发展再合适不过。
另一方面,襄阳作为荆州的首府,向西出发可直达益州,向东出发则可抵达合肥,打下了合肥就可以顺着长江一路攻下江东,将中国南方地区据为己有,到那时就可以和北方的曹操分庭抗礼了。
换句话说,依诸葛亮看来,想要统一天下,就必须将荆州握于手中,荆州在谁手,争夺天下的主动权就在谁手。而且,虽然诸葛亮当时只是“躬耕于南阳”的一位“农夫”,可是他背后的势力却不可小觑,他的妻子黄月英的娘家正是刘表所忌惮的荆州贵族势力之一,如果刘备同意,诸葛亮完全可以依靠着自己的实力帮助刘备迅速拿下荆州。
但是刘备作为乱世枭雄,他很清楚一旦自己成为荆州之主会迅速被荆州错综复杂的内部势力包围,到那时自己的处境不见得就能比现在的刘表能强多少。因此他并没有采纳诸葛亮的提议,甚至是在刘表亲自表态愿将荆州让与他时,他也没有接受。然而,刘备因为怕麻烦不愿成为荆州之主,但有人却不怕麻烦一心想要夺取荆州成就宏图大业,这个人就是曹操,但让曹操没想到的时,他对荆州的企图,最终却成全了刘备。
刘备是如何借到荆州的刘表死后,曹操挥师南下攻打荆州,意欲在拿下荆州后以之作为日后进攻江东的跳板。而这正好给了刘备一个机会,一个在荆州获得声望的机会。前面提到过,刘表在晚年时权力已经被蔡氏宗族架空,在其死后,蔡氏更是推举了刘表幼子刘琮为荆州刺史,将长子刘琦驱逐至江夏。
而刘备一方正好借助这个机会与刘琦联合,形成了与蔡氏对立的“叔侄保荆州联盟”,虽然最后的结果不仅如此人意,但是他在撤退过程中不忍抛弃荆襄百姓的行为却为他收获了大量民心,博得了一个仁德的好名声。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时的刘备已经获得了在荆州立足的基础条件。但这还不足够,毕竟荆州现在已经落入曹操之手,刘备想要接手,就必须设法击退曹操。而此时,站出来给予刘备实现这个目标的人正是孙权。
相信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从汉末的群雄逐鹿到三足鼎立形成的转折点,甚至可以是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一场战役就是赤壁之战,而这场战争的对手则是强大的曹操和弱小的“孙刘联军”。赤壁之战前,曹操统一北方,东吴占据江东,刘备还在依附刘表,几乎没有自己的地盘,特别是在刘表死后,刘备在阻止曹操攻取荆州失败后只能和公子刘琦折服在江夏。但是这时,刘备的贵人出现了,这个人就是东吴的谋士鲁肃。
由于看出来曹操夺取荆州的真实意图,鲁肃全力奔走于孙权和刘备之间,极力促成双方联盟共抗曹操的计划并成功在赤壁之战中挫败曹操,使其失去了对荆州的控制权,进而失去了向南扩张地盘的跳板,也失去了统一天下的主动权。而曹操也因为担心西凉马腾趁机进犯,不得已暂时放弃荆州的大部分地区,带领部队回到北方。
孙权借给刘备的荆州都包括哪些地方前文介绍过,当时的荆州包括南郡、江夏、长沙、桂阳、零陵、武陵和南阳七郡。赤壁之战曹操虽然战败撤军,但依然保有对南阳郡的控制权,而孙权则乘势占领了南郡以及半个江夏郡。剩下的桂阳、武陵、零陵、长沙四郡以及另外半个江夏郡则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由此可见,孙权借给刘备的荆州肯定不是整个荆州,甚至连一个完整郡的地盘都不到。按照当时的势力来看,孙权借给刘备的最多只能是南郡或者江夏郡的一部分地盘,而就《三国演义》记载,公子刘琦屯兵于江夏(应该是剩下的那一半),而刘琦和刘备本就属于一路人马,加上孙权自己还占领着一半的江夏郡,他应该不会同意把刘备放在江夏郡,因为这样很可能让他丢掉对这里仅有的一半控制权。这样看来,孙权借给刘备的地盘,只能是南郡治下的城池了。
我们把时间线往前推,推到孙刘结盟前来看。据《三国志.孔明传》记载,鲁肃到达江夏之后邀请诸葛亮前往东吴见孙权,也就是这个时候,诸葛亮在向孙权展示己方实力时说过,刘备当时虽为曹操所败,但是江夏的刘琦还有精兵约一万人,关云长治下亦有精甲万人,而且全部都是水军。
但是实际上,当时刘备和刘琦并不是待在江夏,准确些来说,他们屯兵的地方是在夏口,也就是现在的武汉市,在当时,夏口只是江夏郡治下的一个城池,但是,从这里出发却可以迅速到达江陵。
江陵的位置又在哪?没错,在南郡的南岸。为什么要提到江陵,我们继续往下说,根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在赤壁之战后,作为南郡太守的周瑜将南郡南岸的油江口给了刘备,刘备把这个地方改了个名字叫公安(就是江陵),刘备在江陵招揽了很多之前荆州的官员和士兵,渐渐的地方就不够用了,因此又向东吴借了荆州其他数郡。
让我们分析一下,南郡南岸是江陵,因此,刘备西最先向东吴拿的地盘是江陵,而且史书记载这个地方是周瑜给刘备的,并非是借来的;后来,因为地方不够用了又借了数郡,那这几个郡又是哪里呢?东吴总共就拿下了荆州一个半郡的管理群,又哪有实力借给刘备数郡呢,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刘备后来的数郡应该是长沙、桂阳、武陵和零陵。而这四郡本身就不是东吴所有,又何谈“借”呢?
这样看来,刘备即使是借荆州,实际上也只是借江陵而已,但是后来东吴这边提出让刘备归还荆州,实则是在玩文字游戏,混淆视听,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荆州的名字确实就是“江陵”,而且在后来,刘备却是也将长沙、桂阳和江夏还给了孙权,孙权一直索要荆州的做法看起来确实是有些不地道。
但是无论如何,刘备的确是因为得到了江陵才获得了发展的机会,那么,孙权为何会如此大方地将江陵借给刘备呢?
孙权为何借荆州给刘备孙权是接班其兄长孙策坐领江东的,孙策在临终前曾嘱托孙权“内事不明问张昭,外事不明问周瑜”。因此在孙策死后,这二人便成为了孙权最为倚仗的人,而孙权手下其他的将领以及谋士,除了鲁肃等少数人之外,大部分都是之前跟随孙策打江山的老部下。而且张昭本就是周瑜举荐给孙策的,虽然二人有时也会因为意见相左闹一些小矛盾,但毕竟是老相识。孙策死后,周瑜已经是执掌三军的大都督了,加上孙权上位时本身就年幼,很多事情就落在了周瑜手里。
孙权本就是人杰,他明白帝王之道,因此他一直都对周瑜有所忌惮。而此时身为大都督的周瑜已经对孙权造成了巨大威胁。首先,周瑜此时权力过大,当时已经坐上南郡太守,还是皇帝封的,而且自己身边并无心腹可以制衡周瑜,就连自己最亲近的鲁肃也和周瑜私交甚笃。他很担心自己会像刘表一样被架空权利(这一段电视剧新三国中交待地还是比较中肯的);其次,周瑜和孙策本就是连襟,而孙策的儿子孙绍还活着,周瑜完全有可能辅佐孙绍上位取代自己。孙权不得不早做打算。
既然无法从内部借力,只能求于外人,因此孙权想到了利用刘备去牵制周瑜,毕竟周瑜一直都是“倒刘派”的代表,让他分出心思去地方刘备,他就能少些精力扩大自己的实力,这样子孙权就可以一点点的去瓦解周瑜身边的势力。除此之外,孙权在明知自己带兵水平不行的情况下还是发动了多次攻打合肥的战役,这也是为了减少周瑜的力量。但是这样又导致了荆州的空虚,使得刘备有精力去夺取更多的地盘。
不得已,孙权之后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来稳住他,而刘备也利用前往东吴结婚的机会留下诸葛亮治理荆州。孙权这样的做法确实消除了周瑜对自己的威胁,却也间接害死了周瑜,在周瑜死后,东吴彻底失去了能与诸葛亮抗衡的将领,自己的地盘也没有进一步扩大。
不得不说,三国时期成就了一大批的时间英豪,在留给后世很多经典故事的同时,也留下了三个国家为了获取利益而使出的各种非常手段。说到底,三国时期是名利场,在当时,没有永远的朋友兄弟,也没有永结盟好的理想状态,有的只是对权利的向往,和获取利益时的不择手段!
来源:历史人物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