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兵变:从诛杀杨国忠到李隆基失去皇位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唐德宗时期,马嵬兵变发生,导致了杨国忠的被诛杀以及李隆基失去皇位。这一事件的背后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宦官的权力膨胀导致了皇权的削弱,有人则认为是内部权力斗争引发了动乱。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统治者的荒诞无能和政治体制的腐朽。马嵬兵变成为唐朝后期政治混乱的标志,也暗示了唐朝灭亡的趋势。

大唐盛世文明,始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玄宗时期到达了文化顶峰。但经历了安史之乱,唐朝盛世犹如梦境般转瞬即逝。出逃长安,又在马嵬坡下,赐死了心爱的贵妃……如此种种经历,让年老的玄宗不堪重负。

盛世景象,往昔不再,流落在外的日子让玄宗无不想起往日时光。然而,他自己或许也没料到,一个普通的“保命”旨意,却让自己丢失了珍贵的皇位。

马嵬兵变:从诛杀杨国忠到李隆基失去皇位的背后原因是什么?一、兵变出逃

安史之乱的爆发,让原本欣欣向荣的长安城黯然失色,一时间战火纷飞。玄宗眼见招架不住,

便安排心腹大臣杨国忠以及韦见素、陈玄礼等人,迅速安排了从长安撤退的计划。

尽管已经提前发布旨意,但面对安禄山强有力的攻击以及威慑,执政官员以及当地百姓早就逃难跑路了,几乎是无人接待皇室成员。原本出逃已经十分耗费体力,再加上玄宗等皇室成员哪里经受过这样的辛苦,饥肠辘辘的游走在城郊外。

杨国忠不愿见唐玄宗如此挨饿,便挨家挨户搜索吃食,终寻得几胡饼献于皇帝,才得以解决饥饿之苦。

然而,最苦最累的差事还是底层士兵。他们本就背弃妻儿、背井离乡,如今还饱受饥饿的折磨,这样的苦逐渐让他们无法忍受。

最终,在陈玄礼和太子的默许下,士兵们起兵造反。诛杀杨国忠后,要求玄宗赐死杨贵妃,否则拒绝前行保卫皇帝安危。于是,这就发生了马嵬坡贵妃自缢的历史事件。

二、太子李亨登基

失去爱人和心腹大臣的李隆基,失去了往日的意气风发。面对士兵们的义愤填膺,朝臣们的喋喋不休,已十分厌倦。无心朝政的他,只想快点离开这片伤心之地。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去向成为了争议焦点,而路途中突然涌入的老百姓们,阻碍着玄宗离开长安这座城池。

为了尽快离开,玄宗下旨留下太子来主持此事,其余人继续前往蜀地。李隆基或许是没有料到,这一举动,成为了李亨获得人望、得以登基的最大筹码。

李亨与父亲分开后,开始返回长安。他谨小慎微,知道很多的官员现在是不能随便相信。李

亨的临危受命,让他遇见了贵人杜鸿渐。

太子在杜鸿渐的帮助下,陆续收复了大唐失去的国土。此时,李亨真正的野心开始逐渐流露——皇位,他开始把目光投向了皇位。

三、玄宗被迫退位太上皇

此时的玄宗,还在前往蜀地的路上。尽管出逃,但心中仍然还是挂念着国事。只可惜,平叛谋反的分工旨意还未下达,自己就得知了李亨已登基一月有余的消息。

流落在外的同时,突然失去了这个天下最为尊贵的身份,李隆基一时之间有些难以接受。但从大局考虑,抑或是玄宗本人心中也有一杆秤,李亨登基或许是大唐目前最好的出路。

于是,经历过心里建设的李隆基也下旨,承认太子继位的合理性,也认可了自己成为太上皇的说法。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马嵬坡下的病变,应当止步于杨国忠和杨玉环的死。然而,在当时兵荒马乱的时代,拥有坚定信念的主心骨,才是真正所需要的。李隆基沉溺于失去国土与爱人的伤痛之中,而李亨能够独当一面,及时站出来守卫最后的底线。这才是玄宗,真正退位的原因。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