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历史人物貂蝉:解析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原因

貂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的美丽之名远播于世。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貂蝉并非只是一个虚构的历史人物,她真实地存在于中国古代的历史中。她的美貌不仅仅是外在的表现,更是她聪明才智的体现。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下,为什么貂蝉能够成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虚构历史人物貂蝉:解析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原因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通常指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她们分别对应“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典故。其实,关于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说法有很多版本,只是以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四人组的“通行版本”最为大众所接受。

西施是春秋时期人,她的事迹贯穿于吴越争霸;王昭君是西汉时期人,她作为“和平使者”下嫁匈奴;杨玉环是唐朝人,白居易的一首《长恨歌》,让大众都感动于她和唐明皇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之中。这三人的言行事迹在正史中都有明确记录。唯独貂蝉,在现有正史史籍中,从名称到事迹,都查无实录。很难想象,平常口中津津乐道,传奇故事深入人心的貂蝉竟然是一个虚构出来的人物。

既然我们知道的是虚构的貂蝉,那“真实”的貂蝉是什么样的?

大众熟知的貂蝉

大部分人对于貂蝉的认知,来源于《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貂蝉是司徒王允的侍女,后成为义女,长得美貌动人。当时董卓祸乱朝纲,王允对于董卓的乱政深恶痛绝,又深感无助,貂蝉知道后,便主动献身来对付乱臣贼子。王允巧设连环计,貂蝉凭自己的美貌同时获得董卓与其义子吕布的眷恋,令以父子相称的二人产生嫌隙,后来成功挑动吕布与王允合作,杀死董卓。《三国演义》第八回和第九回叙述的就是这段故事。

《三国演义》中出现的有名有姓的人物共1100多人,其中有姓氏的女子只有80 多人,貂蝉在其中着墨最多。

在铲除董卓后,貂蝉在《三国演义》中已经很少被提及,随着吕布被曹操消灭,貂蝉也彻底从《三国演义》中销声匿迹。由此可见,在《三国演义》中,貂蝉完全是一个“功能人”,在陪别的角色演完戏后,便自我消失。

作为《三国演义》中光鲜动人的一个角色,在民间流传深远的貂蝉,虽然正史中没有直接的记载,会不会有其角色原型?

貂蝉演变史

貂蝉形象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在正史中虽然没有貂蝉其人,但却有其“影子”可寻。

《三国志·吕布传》中曾记载过吕布与董卓侍婢私通的事。

“卓常使布守中阁,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后汉书》中有关于董卓和吕布有两段记载:

“(吕布)尝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掷之。布由是阴怨于卓。”

“卓又使布守中阁,而私与傅婢情通,益不自安。”

“掷戟”、“与傅婢情通”这些记载和《三国演义》中“董太师大闹凤仪亭”的场景何其相似!而且,在《后汉书》中关于吕布与董卓关系恶化的记载中,董卓的傅婢在其中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这个董卓的侍婢或许就是貂蝉最开始的原型。

到了宋元时期,貂蝉形象出现于戏文杂剧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些戏文中,貂蝉的人物形象越来越丰满,故事情节越来越完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锦云堂美女连环计》、《三国志平话》等。罗贯中把这些戏文杂剧与历史记载相结合,在《三国演义》塑造出了为大众所津津乐道的貂蝉。

貂蝉在“出现”后,又是如何成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

关于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早期,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有很多种版本。

这些版本中有“笑褒姒、病西施、狠妲己,醉杨妃”的版本,即:褒姒、西施、妲己、杨贵妃;有“杨贵妃、郑贵妃、董鄂妃,陈圆圆”的版本;有西施、王昭君、赵飞燕、杨贵妃的版本等。

明代诗人张元凯《伐檀斋集》中有《四美人咏》,其中歌咏的四美是“王昭君、赵飞燕、卓文君、绿珠。

1909年在甘肃发现的南宋平阳木刻年画《四美图》中,则是绿珠、王昭君、赵飞燕、班婕妤四位古代美女。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认知的提升,慢慢形成了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通行版本”。

为什么在通行版本的四大美女中会包括一个虚构的貂蝉?

这涉及到一个评判标准问题。严格意义上,四大美女并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毕竟,四大美女的评定只是一种没用经过“选秀”的民间行为。但从这些不同版本中曾经出现过的“候选人”可以看出一定的评判准则。

评判标准美貌

四大美女,美貌是必要条件。

董卓的侍婢相貌如何不得而知,但貂蝉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具有让月亮“含羞”的容颜,这是她的“人设”;

影响力

中国古代,女性的地位是相对低下的,能在正史留名,为文人所传咏,要么有高尚的个人品质,要么有关乎国运兴亡的壮举。

因高尚品质留名的美女有很多。但这种心灵美往往被归结为“贤”,记录她们,起教化的作用居多,《列女传》中有很多相关的记载。

有关乎国运兴亡事迹留名的美女也不少。这种美女分为两种,一种是导致亡国的,通常被称为“红颜祸水”,作为反面教材出现;一种是有利于国计民生,民族大义的,这种类型的才会为大众乐于记载传咏。

貂蝉为国献身,消灭权臣的“主要事迹”恰恰是这种正能量的影响力。

自身命运

人都有同情弱者之心。文学作品中的悲剧角色往往“叫好叫座”,大圆满的结局很难在人们的记忆中长久留存。

貂蝉在吕布死后的无声消失,为她的“舍己救国”披上了浓浓的悲情色彩。

总结

貂蝉以自己的美貌离间董卓、吕布,以一个女子的微弱之躯“挽汉室于倾倒,救万民于累卵”,最后又悄然消失于浩渺之中。这样一个集美貌,壮举,悲情于一身的人物,虽不存在于史籍之中,但她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预订了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一席之位。

楚汉争霸中,韩信如果接受蒯彻的建议自立,刘邦还能统一天下吗?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