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司马家族篡夺魏国起义为开端,西晋的崛起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漫长的历史洪流中,司马家族的崛起不仅结束了东晋时期政治动荡的局面,还为中国统一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成为司马家族的终极目标,他们通过巧妙的政治手段和军事力量的强大,逐步打破一统江山的梦想,最终登上西晋帝位。西晋崛起的历史进程具有许多独特之处,它不仅为后世预示了中原一统的征兆,同时也描绘出一个奋发图强的王室家族如何逐渐将自己的政治思想与儿女情长融入国家大义之中。
#古籍里的历史#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千百年来,一次又一次得到了验证,东汉末年,魏蜀吴群雄争霸,割据混战上百年,最终也逃不过被统一的命运。公元280年,司马家族建立西晋统一了三国,今天就小编就带大家看看西晋建立和统一。
简介
西晋(265年—316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首都洛阳。从晋武帝建国开始,传四帝,国祚51年(从灭东吴统一全国始为37年),与后来的东晋合称晋朝。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
三国末期,司马懿与司马师、司马昭二子都是曹魏权臣。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权,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晋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中国。据现代学者推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中国人口已恢复回3500万人,形成“太康盛世”的局面。
西晋时期面临的外部局势是大量游牧部落内迁,关中和凉州的外族已占当地人口一半,这些外族被世族收作奴婢。灭吴后,西晋举国沉浸在奢侈腐败的气象之中。晋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经过长期发展,早就形成庞大的权贵集团,政风黑暗,贪赃枉法,贿赂横行,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埋下伏笔。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313年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长安失守,西晋灭亡。次年,皇族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西晋时期以仿铸造青铜器的高温烧制的青瓷闻名。西晋的文化程度也很高,名医王叔和著有《脉经》,地理学家裴秀编有《禹贡地域图》,史学名著《三国志》即由陈寿所著。
曹魏灭亡、西晋开始曹魏后期,政治日益腐败,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与此同时,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以曹爽为首和以司马懿为首的两个集团的对立和斗争。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曹爽等陪同曹芳出洛阳城南拜谒魏明帝陵,司马懿趁机在洛阳发动政变,夺取了朝中大权,史称“高平陵之变”。
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司马懿病死,子司马师继续掌权。嘉平六年(公元254年),司马师废曹芳,立曹髦为帝。次年,司马师死,弟司马昭当政。甘露二年(257),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反。司马昭带着皇帝东征,围寿春。次年,寿春破,诸葛诞被杀。经过杀王凌、李丰、夏侯玄、毌丘俭、诸葛诞几个回合的斗争,忠于曹魏的内外势力大体被剪除已尽。
甘露五年(公元260年),曹髦不甘心做傀儡,于是率数百仆从向司马昭进攻,结果被杀。司马昭另立曹奂为帝,政权完全为司马氏所控制。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司马昭发动灭蜀汉之战,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分东、中、西三路进攻汉中。蜀汉则以姜维为首组成抵抗军,据剑阁天险与魏军相持。邓艾遂率精兵偷渡阴平攻占涪城,进逼成都。蜀汉后主刘禅不战出降,姜维闻讯后带部投降钟会,后兵变不成,自刎而死,蜀汉灭亡。司马昭自以为功高,让魏帝给他加“九锡”,准备篡位当皇帝。正在这时,他突然得病,一命呜呼了。司马昭一死,篡位的事就落到他儿子司马炎头上。
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曹魏皇帝曹奂禅位于司马炎,改元泰始,是为晋武帝。曹魏灭亡,西晋开始。
晋朝本身承接了东汉晚期至曹魏期间的割据局面,地方上世族影响力远超帝王。如司马氏本身就是世族权臣,控制曹魏朝廷,最后篡魏自立。所以司马炎在篡魏得手后,为免其他世族、权臣效仿,便分封了各宗室成员为王,在地方上作为维护皇室的力量。同时又颁布“占田令”,限制世族拥有田地的面积和数量。
孙吴灭亡、一统天下泰始五年(公元269年),司马炎派羊祜坐守军事重镇荆州,羊祜坐镇荆州后,减轻赋税,安定民心,荆州与东吴重镇石城相距最近,晋军采取了“以善取胜”的策略,向吴军大施恩惠。由于孙皓挥霍无度,部队士兵常常领不到军饷。羊祜命人向吴军送酒送肉,瓦解吴军。不时有吴军前来投降,羊祜下令说:吴军来要欢迎,走要欢送。东吴将领们的心已经一步步趋向晋军。
司马炎在襄阳一边命羊祜以仁德对吴军施加影响,一边在长江上游的益州训练水军,建造战船。经过长达10年时间的充分准备,公元279年,晋军开始发动灭吴之战,20万晋军直扑东吴,沿江东下,直捣吴军都城建业。东吴守军,在巫峡钉下了无数个锋利无比的、长十余丈的铁锥,在江面狭窄处用粗大的铁链封锁江面。晋军先用大竹排放入长江,晋军在船上载了无数根数丈长的用麻油浇灌的火点燃火炬,熊熊烈火能够把铁链烧断。就这样,东吴长江的防守设施被一个个排除了。
晋军进攻东吴时,为了吸引守卫建业的吴军兵力,安东将军王浑率一路晋军,由北向南,直取建业。孙皓忙命丞相张悌统率主力渡江北上,迎击王浑,结果沿江东下的晋军乘机攻占了建业。孙皓出降,孙吴灭亡。
由于晋武帝准备充分,时机恰当,战略正确,前后仅用了四个多月,便夺取了灭吴战争的全部胜利。从此,东吴的全部郡、州、县,正式并入晋国版图。三国鼎立的局面结束了。司马炎统一了全国,结束了八十年的分裂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