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被誉为圣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孔子倡导人伦道德,强调仁、义、礼、智等传统道德观念,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他对教育的重视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哲学学派之一,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和生平,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引导人们更好地实践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在读杨绛先生的《走在人生边上——自问自答》时,里面有很多孔子的言论,观点。我以前关于孔子的记忆好多都模糊了,而且自己的知识有限,了解也不多,于是乎,再次去拜读孔子老先生的个人简介!因现记性不太好,只有用烂笔头记录整理一下,以便以后可以巩固!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年79年代)
姓子,孔氏,明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修《诗》、《书》、《礼》、《乐》、序《易经》、撰《春秋》,其言论被他的弟子和及其再传弟子整理记录编撰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孔子是贵族出身,但3岁丧父,家中落道,十九岁娶妻!早年做过多次小官,青年从前儒学职业,中年主要聚徒讲学,从事教育,最大的官是司寇。后因政治混乱,被迫退职,开始周游列国,长达14年,指望能实现他的政治社会改革的理想,却处处碰壁,最后晚年回到鲁国,整理文献,从事教育直到最后!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他的政治学说:其核心的容是“礼”“仁”,他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较低的是小康社会!
经济思想: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学而知之;最早提出启发式教育,最早采用因材实教。
史学思想:言必有征,“直”即实事求是!

孔子知识渊博,他是中国第一位老师,是“至圣先师”!
这句话是对其修养的总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