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令人钦佩的才女,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作为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一直被誉为万古流传的经典之作。她的才情、聪慧和深情的词作,将她推崇至千古。她的传奇故事不仅令人感慨不已,更是激励后人不断追求对艺术的卓越追求。李清照永远留在了历史长河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永恒不朽的传奇。
1084年,李清照诞生在北宋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明水镇,家里世代都是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一、少年不知愁滋味
虽然李清照出生在这样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家族,但是父亲并没有让她成为闭门不出的大家闺秀,所以,李清照的童年可以像幼时的我们,约上三五好友,嬉笑打闹,欢乐非常。所以,儿时的诗句都透露着欢快。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读着诗句都能让我们情不自禁想到夕阳西下,水波荡漾,盛夏时节,荷花开满了整片池塘,在夕阳的照射下,一片翠绿盎然。海鸥悠闲地在河边或散步,或觅食,突然,一群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空间,打破了夏日傍晚的静谧。让我们心向往之。
二、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后来进入豆蔻年纪,小女孩的心思也变得多了起来。但李清照并没有深闺女子的腼腆与胆怯,所以当父亲的门生前来拜访撞见后,她也能在半娇羞的状态下写下: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8岁,与长她三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婚。那时赵明诚21岁,在太学读书,尚无俸禄。夫妇二人节衣缩食,经常典当质衣,到大相国寺搜罗金石书画。当时,大相国寺是京城最为繁华和热闹的所在,寺内可容万人贸易,有专门出售书籍、字画和古玩的地方。一旦发现难得的古籍文物却囊中羞涩,赵明诚会毫不犹豫地脱下衣服作抵押。回到家中,夫妻二人灯前对坐,说说笑笑,摩挲展观,无限浪漫与温馨。
闲暇之时,他们赏花赋诗,倾心而谈,有时还会玩上些智力游戏。他们斟上香茶,随意说出某个典故,猜它出自哪本书的第几卷、第几页、第几行。猜中者饮茶,不中者不得饮。每次比赛,李清照总是赢。当赵明诚抽书查证时,李清照已满怀自信地举杯在手,开怀大笑,直笑得茶水溅出了杯子。
有一天,赵明诚收到了李清照寄来的家书,里面是李清照表达思念的一首诗: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当时读完这首诗后,赵明诚一边感叹妻子卓越的文采的同时,一边又有点小较劲的洋洋洒洒写下五十首,把这五十一首诗打乱给当时文学上特别有名的文学大师看,让他从中挑选出最好的一首。良久,大师答道:“这三十一首里面最好的只有一句话——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自此,赵明诚对妻子的文采更添敬佩之意。
当然,在此期间,李清照还有很多至今都能让人熟读于心的诗句,只不过都是以夫妻二人的闺中之事为主题。我最喜欢的当属《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三、婚姻破裂,山河破碎
但是幸福的时光总是异常短暂,在度过了几年琴瑟和鸣的日子,政局却发生了地震般的动荡,其父李格非与朝庭全力排斥的所谓“元祐党人”有牵连,罢职远徒。而这个案件恰恰是丈夫的父亲赵挺之审判的。
但偏偏屋漏偏逢连夜雨,不久之后,已经做了一年多江宁知府的赵明诚,得到调任湖州知府的命令,正在他办理交接手续的时候,一位姓李的下属带来紧急情报:御营统制官王亦准备阴谋叛乱。作为过渡时期的官员,赵明诚这时候至少应该报告上级,或者调遣兵力作好平乱的准备,但是他的表现非常不男人,在当天晚上,他竟然当了可耻的逃兵——与另两位官员一道“缒城逃走”了,竟置全城百姓安危而不顾,其中还有他恩爱的妻子李清照。幸亏那位姓李的下属自己组织力量,平定了王亦的叛乱,不然,李清照,还有他们夫妻俩辛苦收藏的十几车文物,恐怕都会成为王亦的战利品。朝廷得知此事后,立刻罢了赵明诚的官。
这件事更是让李清照对丈夫心寒,当然感情破碎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所赞美和歌颂的这动人的爱情的故事其实最终也逃不掉世俗的枷锁。婚后几年,李清照一直无所出,这让赵明诚逐渐心生芥蒂。再有,虽说那个年代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赵明诚也不能免俗,不止纳了小妾,还纳了好几个。身为妻子,要说一点都不介意那是不可能的,所以长此以往,两人的嫌隙越来越大。直到赵明诚贪生怕死逃跑成为了夫妻矛盾爆发的导火索。
所以,多么神仙眷侣般的感情最终也难逃生活中一地鸡毛的琐事。
所以,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写着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天真少女了。
人,终究会在一夜之间突然被迫长大的。
当她与狼狈不堪的赵明诚途经芜湖,前往江西,船行到乌江镇时,忽然想起这正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不由百感交集。
她自然而然将项羽与赵明诚作了比较,生平第一次觉得饱读诗书的赵明诚是那般渺小,而一介武夫的项羽是那样高大,面对奔流不歇的长江水,她心潮起伏,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四、晚景凄凉,郁郁寡欢
不久,赵明诚因病去世。这是世界上就真的只剩下李清照孤家寡人一个了。也许那个战乱年代,一个女子想要靠自己活下去太难了,所以,她选择了再嫁。
绍兴二年(1132年),至杭州,再嫁张汝舟,但是这个张汝舟明面上是个正人君子,颇有才华,但私下却是个十足的地痞混子。他娶李清照完全是因为看上了李清照携带的价值连城的字画和真迹。所以,动辄就对李清照打骂,让她交出字画。生来一身傲骨的李清照怎么受得了这个气,最终以离异结束,而这段婚姻仅维持了数月。
李清照的晚景有多凄凉,单从她晚年所写下的诗句中都让人觉得扼腕叹息。
《声声慢 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果说改嫁后是李清照晚年的第一个悲剧,那么国仇家恨则是伴随她后半生的一块心病。在南方漂泊的这段日子里,李清照一刻也不曾忘记故土,一刻也不曾放下忧国忧民之心。她追随宋高宗赵构逃亡的路线南渡所携文物珍品被金兵、盗贼掳走大半。建炎四年,宋徽宗看到人太多逃走不易,于是遣散百官。李清照看到一国之主只顾自己保命,心中无限失望。风烛残年的李清照孑然一身,怎一个“愁”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