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历史上一位备受争议却无可否认影响深远的帝王。他以百年未有之规模统一六国,创建了统一的秦朝政权,奠定了中国统一国家的基础。然而,他的残忍和专制也成为后人痛斥的史料。那么,究竟是什么让秦始皇成为了千古一帝?让我们一同探寻他的成功之道。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的儿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元前247年,秦庄襄王驾崩,13岁的秦始皇被立为秦王。吕不韦为丞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独擅大权。即位时由于年少,国政皆由相邦吕不韦把持,并尊吕不韦为仲父。公元前238年,秦王政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嫪毐动用秦王御玺及太后玺发动叛乱,败,次年,免吕不韦相位。公元前239年,秦王嬴政21岁亲政。
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灭韩。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灭赵。
公元前225年(秦王政二十二年)灭魏。
公元前223年(秦王政二十四年)灭楚。
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灭燕。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灭齐。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命大将屠睢和赵佗率50万大军,发动了征服岭南越族的战争。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命任嚣和赵佗再次进攻百越各部族。秦军势如破竹,很快击溃了今广西等地的西瓯族和今越南中、北部的雒越族的反抗,整个岭南地区从此划入了秦朝的版图。
秦始皇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公元前214年—前213年),秦始皇遣将军蒙恬率军北击匈奴的一次大规模进攻战。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为开拓西南,由于西南各族人民和内地有着长期的交往,决定打通西南。秦始皇南征南越,将福建、浙江、两广纳入中国版图。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至此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秦国从公元前230年起,经过10年的努力,陆续兼并了六国,在占领的区域设置郡县,直属于秦王,从此结束了贵族王侯专政的王国时代,进入了君主专制的帝国时代。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灭六国后,称皇帝,是为秦始皇,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采用了“秦国特色的商鞅变法”,造成秦帝国各种迷信盛行。同时他们又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岛,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有“不死之药”,服后便可“长生不老”。始皇听了都很动心,幻想成为“长生不老”的神仙。秦始皇于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前219~前215)连续到东方沿海,江淮流域以及北边等地巡游,所到之处,无不刻石颂其功德。
统一之后过七年之后,开始在渭河南岸修建后世皆知的阿房宫(亦名朝宫,阿房为其前殿名)。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于他第五次东巡途中的沙丘宫(今河北广宗)。至此,千古一帝落下了帷幕。
秦始皇在中央首创皇帝制度,设立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设郡县,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