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古话说得好,秦始皇生前万户苦他生后一孤帝。但其实秦始皇的后裔并不仅仅只有一人,近日有研究者发现,有四个姓氏的人可能都是秦始皇的后代。这四个姓氏分别是赵、毛、梁和景,你是否也是其中之一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秦始皇后裔的神秘之处。
秦朝灭亡后,人们曾以为秦始皇一脉已经绝迹。谁料数千年过去,秦始皇的后代竟然再现人间,他们不但遍布世界各地,还悄悄演变成了四种不同的姓氏。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改姓呢?这其中是否有你的姓氏呢?

根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共有多位妃嫔,后宫佳丽达三千之多,生育过30多个儿女。可以说秦始皇的子嗣众多,传承绝不成问题。
但事事总有意外,秦始皇原本认定的太子是长子扶苏。
然而,秦始皇病重之时,最宠信的赵高看准时机,联合李斯等人谋划篡改秦始皇的遗诏。他们迎立秦始皇的幼子胡亥为帝,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秦二世。
胡亥即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防止秦室宗亲夺权,他先是命人掘开秦始皇的陵墓,亲自查看遗体是否真的死去,以确保自己的地位。
接着,他大肆杀戮自己的兄弟姐妹,其野心和残暴令人发指。据记载,胡亥除了子婴外,将其他的兄弟姐妹全部赐死。
他还不满足于杀戮自己的手足,胡亥又将大将军蒙恬和蒙毅等重要将领诬陷杀害,导致秦朝军心涣散。
手握重兵的两大统帅被除后,秦军顿时群龙无首,这为日后刘邦、项羽起义提供了机会。
胡亥的残暴统治激起了各地民变,天下大乱已成定局。
霸王屠城前209年,在刘邦联军的进攻下,秦朝正式覆灭。
入城后刘邦并没有大肆杀戮,但是当项羽攻入咸阳后第一时间就下令焚烧了秦宫,取去了大量金银财宝。
接着,他召集诸侯联军的主要将领开会,商讨对秦室的处置。
项羽一开口,就摆出来大仇必报的架势,说要将秦室宗室屠杀殆尽,用他们的血来洗刷楚国子民的血泪。
会议进行到一半时,几名老将提出应该手下留情,不要过于残忍。因为刘邦已经占领咸阳一段时间,处置比较温和,杀戮不是上策。
但是项羽根本不听,强势主张进行惩处。最后,在项羽的压力下,诸侯联军的将领们不得不就范。
接下来,项羽命令手下将士在咸阳城中大肆杀戮秦朝宗室。在两次大规模的屠杀下,秦始皇的子孙只剩下寥寥数人。
“消失”的始皇帝后人公子高当初在胡亥屠戮手足之时,就主动请缨前往骊山陪葬秦始皇,胡亥得知后非常欣喜,不仅同意了,还给了公子高许多金银财宝。
公子高得到允许后,立即带着全家老小悄悄离开咸阳,前往遥远的日本。他抵达日本后,为了避免被发现,改头换面,与秦朝断绝关系。
他在日本开创新生,子孙繁衍生息,最终成为一个大家族。
除了公子高一脉外,据传,刘邦占领咸阳时比较宽松,暗中放走了许多秦朝宗室。
这些秦始皇的子嗣中,一部分选择远走他乡,有的去了朝鲜半岛,有的搭船去了日本;另一些人逃往深山老林,在世隔绝中度过余生。
这些逃出生天的秦室后裔,为了防范残余势力的追捕,都选择了低调的生活。
他们有的扮作农民,在田间劳作;有的假装商人,四处游商;有的化名为工匠,靠技艺度日。
这些秦室子孙为了不被发现,都选择了改头换面。其中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将姓改成“秦”,既能保留血统又容易隐匿。
这些改姓“秦”的后人多选择居住在西安一带山间,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
还有一部分秦始皇后裔更为隐蔽,选择了“秦”、“银”、“寅”诸姓,这些姓氏都与“嬴”谐音。这种改姓能起到迷惑他人,避免引起怀疑的作用。
当时的人即便察觉谐音,也只会认为是巧合,而不会把他们和秦室联系起来。
但是他们内心都牢记着自己的真实身份和血统,将其悄悄流传给子孙后代。
秦始皇后人时至今日,秦始皇子孙的后代们已经散居各地,与常人杂居,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但是他们骨子里流淌的那份蓝血,依然让他们感到自豪。
一些人通过考证家谱,声称自己找到了与秦始皇血脉相连的证据。这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日本前首相羽田孜。
他公开宣称,自己的家族是秦始皇的后人,可以追溯到唐代的“太秦氏”。
而在中国,改姓“秦”、“银”、“寅”的人被认为是秦始皇后人的可能性最大。其中以“秦”姓最直接。
如果你的姓氏正好是这几个,想想看,是不是你也有皇族血统呢?
结语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开创的帝国虽短暂但意义深远。
能发现自己与这样一个伟大标志性人物有血缘关系,这份荣耀感想必会让任何人倍感兴奋和自豪。
不过我们也要注意区分历史传说和现实证据。就算找不到确凿的证据,这些神秘的历史传说也给我们的家族历史增添了许多美丽的想象。
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先人的宿命和坎坷,体会到生命的坚韧和希望。姓氏的传承就是历史的传承,当我们凝视姓氏的时候,也就是凝视自己的根和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