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如此平庸的儿子继承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的传承呢?

世人常常疑惑,为何如此平庸的儿子能够继承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的传承。他们对这个问题追根溯源,探讨神奇之处是否可以在平凡中存在。或许,这个继承并非完全因为天赋或命运,更可能是努力和坚持的结果。诸葛亮传承的是一种智慧和才能,不应该被局限在血脉之中,而应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并发展这份遗产。

说诸葛瞻不如乃父,这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说诸葛瞻难堪大任,则未免有些太过于严苛。公允地说,虽然诸葛瞻的才能不算太过出类拔萃,但是还是能算得上是蜀汉的忠臣良将的。为何如此平庸的儿子继承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的传承呢?

一代名相诸葛亮虽然号称“功盖三分国”,但是对于个人后嗣问题却一直没怎么重视,以至于直到他四十六岁时才诞下唯一的儿子,也就是诸葛瞻。在他最后一次北伐时,诸葛亮在给哥哥诸葛瑾的信中谈到了诸葛瞻:

不久以后,诸葛亮去世,留下了年仅八岁(实为七周岁)的孤儿诸葛瞻。

这么小就缺失了父爱的诸葛瞻,虽然承继了武乡侯的爵位,却没有能学习到父亲的治国理政的才能。而这对于一个人的培养来说,是尤其重要的一件事。毕竟,哪怕有人亲自言传身教,都未必能成才;况且父亲早逝,谁又能教导这位年轻的葛侯呢?

长大成人以后,成为驸马爷的诸葛瞻的表现也确实难以与其父相媲美——

《三国志》在这里是用了春秋笔法的:这位年轻的武乡侯博闻强记,书画皆通,却不见有何为政上的特长。可以想见,他的政治能力恐怕是比较平庸的。

但是,这并不影响在国家危急存亡之秋,诸葛瞻和儿子诸葛尚以身殉国的壮烈:

后人有诗赞美诸葛亮的《出师表》:“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也许,诸葛亮的长子长孙,就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脚。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