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出身贫寒,从小被卖为奴隶,但他并没有被逆境击垮,反而凭借着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勤奋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汉代一位杰出的大将军。他的传奇人生是建立在对自己的坚定信念、不畏艰难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之上。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书写了人生的华章。
谁能想到,当年的奴仆会一跃成为西汉大将军战神呢?就连平阳公主都不敢相信,当年她的骑奴,后来竟变成了自己的丈夫。
卫青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卫夫子的弟弟,霍去病的舅舅,二者并称“帝国双璧”。
西汉武帝时期,卫青征讨匈奴的一系列战斗所取得的辉煌战果,七战七捷,无一败绩,显示出来了卫青的军事才能,为历代兵家所敬仰。
卫青的鞍马劳顿,更为汉室江山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那么,卫青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奴仆,他是如何一步一步逆袭成为一代完美战神的呢?
偶然的机遇,幸运被封侯卫青并不是将门之后,出身非常低微。卫青母亲只是平阳侯家中的一个帮佣,在此之前,卫青的母亲已经生有同父异母的一个哥哥,三个姐姐,卫青是他的母亲与县吏郑季生所下。
后来,因孩子多,光母亲拿那点工资,经常是有上顿没下顿,就把卫青送到郑家了。郑家人根本看不起卫青这个私生子,把他当成奴仆对待。
卫青长大后,便回到平阳侯府邸找事做。当时,汉武帝的姐姐嫁给了平阳侯,人称平阳公主,卫青来投靠母亲后,因为高大帅气,被平阳公主选中当“骑奴”。
有一回,一个面相的术士说卫青是贵人的面相,以后定会封侯。卫青笑道:“我身为奴仆之子,怎么可能封侯呢?”
没想到机会很快来了,汉武帝到平侯府邸府做客时,无意间被卫青的姐姐卫夫子的美丽吸引,便把她收入宫中。不久卫子夫有了身孕,卫青也得到了官职,追随汉武帝左右。卫青才干出众、很有谋略,人又谦和,得到了汉武帝的信任。几年后,匈奴来犯,卫青开始走上军事舞台展现自己的才华。
公元前129年,匈奴南下,车骑将军卫青迎击匈奴。这一战,卫青英勇善战,直捣匈奴的茏城,斩首匈奴军七百人。西汉初年与匈奴战争中难得的胜利,为汉武帝抗击匈奴的连年大战拉开了序幕。
第二年,匈奴再次大举进犯汉朝北部边境,卫青率兵出击,共杀俘敌人数千。后来又攻占了河套地区,史书盛赞此役战果丰硕,而且汉军“全甲兵而还”,损失极小。
汉武帝从内地迁徙十万人至朔方、五原两郡,从此汉军有了抵御匈奴的根据地。尤其是经过漠北一战,使汉朝解除了被匈奴持续了近一个世纪的威胁状况。
此后,卫青因战功又被封为长平侯,汉武帝拜他为大将军。
《汉官仪》称:“汉兴,置大将军,位丞相上。”也就是说,丞相是外朝官之首,主管政务;而大将军则是内朝官之首,主管军务。此时的卫青,已然成为汉帝国的最高军事统帅。
体恤下情,人品大爆发卫青能够由一个奴仆当上大司马大将军,固然也有他三姐卫夫子之劳,但更主要的还是凭借他个人的才干和功业而成就的。
而在功成名就之后,卫青既没有擅权乱政,这跟他的智慧和人品有关。其实,早在他的征战之中,卫青就表现了韬晦之谋。
卫青率兵打仗,不但迎难而上,还大智大勇,而且号令严明,赏罚分明,治军有方。
公元前124 年,卫青出高阙、击匈奴有功,不仅他自己得到汉武帝的恩赐,还封他的三个儿子为侯。但卫青坚持婉拒,并说:“战争取得了胜利,这都是诸将校的功劳。”
所以,就因为他体恤下情,为随同卫青出征的11名将校上书,他们才得以封侯赐爵。
对于这样一个奴仆,卫青奖赏分明,有功必赏。比如卫青身边一个侍从,叫田仁的,他多次跟随卫青出征,很有胆识,立有军功。所以,田仁在卫青的提携下,很快升任为郎中。
卫青不但不掩他人之功,而且为将清廉不贪。有时候,他得到奖赏,他也全部均分给部下将吏。这样的一个上司,哪个不愿意为他效力?
忠于朝廷,恪守本分卫青虽然功高一世,位极人臣,却恪守军人的本分,始终忠于朝廷。
比如在汉初,一些受封的侯王、将领,大多数都有招贤纳士之举,最后没有得到善终,还落下凄惨下场,这些都是卫青的覆车之鉴。
因此,当苏建劝他效法古时名将,招兵养士扩大势力时,卫青依然保持奉法遵职,不为所动。
卫青之所以如此行事,还因为他也有过教训。当年,卫青多次荐举给汉武帝,但汉武帝没有当回事。后来,主父偃毛遂自荐,才被汉武帝召见。
主父偃建议汉武帝把关东地区的豪强富户迁到茂陵,当时关东大侠郭解家贫,卫青提议不应在迁徙之列。
结果,汉武帝却不软不硬地反驳说:“郭解这个贫民,居然有力量让大将军为他求情,这说明他家并不贫。”郭解终究还是被迁到了茂陵。这使得卫青不能不对自己的政治之途倍加谨慎。
卫青不但政治忠于朝廷,私事也听命汉武帝的。比如,卫青在处理败军之将苏建时,部下曾劝他杀将立威,但卫青保持奉承遵职态势。
“以臣之尊宠而不敢自擅专诛于境外,而具归天子,天子自裁之。”《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意思是,“擅自诛杀,我还没权力,还是让天子裁决吧。”卫青知道汉武帝疑心较重,不想让汉武帝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猜忌。
亲上加亲,当上驸马卫青被拜为大将军以后,平阳公主的丈夫曹寿得病去世。平阳公主守寡,她问身边奴仆:长安的列侯,谁能配做我的夫君呢?
身边的人毫不犹豫说:“卫青最合适。公主笑着说:“他当年是我的骑奴,常常侍候我出出进进的,你们为什么偏偏说他合适呢?”
众人赶忙解释说:“公主,话可不能这么说。他的姐姐是皇后,他的三个儿子又都封了侯,甲第连云,您不能再小看他了。”
于是,公主同意了,并通过卫皇后示意皇上,皇后很赞成,对汉武帝进言。汉武帝也希望自己的姐姐生活幸福,于是下诏书命令卫青娶公主为妻,皇帝都发话了,卫青不同意都不行。
就这样卫青成了平阳公主驸马。卫青和皇帝互相迎娶了对方的姐姐,也成了一段佳话。
谦恭退让,礼贤下士公元前 123 年,卫青出兵归来,汉武帝赏赐给他千金。出了宫门,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拦住他的车驾,说是有事禀告,卫青便停下车来。
这个人对卫青说:“现在王夫人正得皇上宠爱。如果您送给王夫人的母家一些钱财,皇上一定会高兴的。”
卫青听此言,欣然同意了,派人把五百金送到王夫人母家。汉武帝得知后,极为欢心。
卫青虽然声势显赫,权倾朝野,为人却谦恭退让,礼贤下士。史书上记载,“青仁,喜士退让”。这事他官场一世太平,死后还得以陪葬在茂陵之旁。
战神卫青一生可谓颇具传奇色彩。他从一个寄人篱下饱受欺凌,成长为抗击匈奴、开疆拓土、功彪青史的大将军;从公主的马夫到公主的驸马,一时权倾朝野,位极人臣。
然而,纵使这般,卫青依然能够保持恭谦的本色,不居功自傲,低调做人,以其小心谨慎的处世风格谋得善终,着实让人敬佩不已。
其实,卫青谦卑的由来有三点:
第一,出身卑微。
或许,卫青的谦卑与他的出身不无关系。卫青出身十分卑贱,母亲为奴仆,同时自己又是私生子,没有任何地位和名分,因此在他整个少年时期,都处于被欺凌与被侮辱的境况之中。
这种经历对他的人生肯定有深远的影响。此时之“卑”,是被迫,也是自觉,这使得他既能忍辱负重,又能刚毅奋发。他因此而养成的有胆有识、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无疑对他后来的建功立业起到了重大作用。
第二,经验教训。
汉武帝性格多疑、刚愎自用,又容不得臣下损其颜面,李陵、司马迁都是先例。卫青权倾朝野,多少也会受到武帝的猜忌,而且他又碰过两次软钉子,这怎能不令自幼就“卑”的卫青心存余悸,所以,他只能更加小心,以保住这得来不易的一切。
第三,前车之鉴。
汉初,刘邦翦除了不少有可能威胁到自己江山的功臣,延至武帝,因培植私人势力、功高震主而遭受横祸者已不在少数。
卫青本就有“卑”的性格,对于他而言,从一个马夫荣升为大将军,这是他以前做梦也不敢想的。他对于自己这份得来不易的荣耀与地位倍加珍惜,而且已十分知足。再加上前车之鉴,使得他根本无心也不敢耀武扬威、得陇望蜀。
所以,他索性刻意表现出一种看淡功名的样子,做给武帝、也做给同僚们看,告诉他们,我卫青与世无争,没什么野心。对于这样的一个人,谁又会处心积虑地加害他呢?
写到最后卫青从一个骑奴变成一个名垂青史的大将军,除了躬逢盛世之外,也与他的才华和个性密不可分。他虽立下不世战功、被封万户侯,又是皇亲国戚,但卫青始终谨言慎行、虚怀若谷,从不居功自傲、盛气凌人,一心一意忠于武帝和大汉,做到了有始有终,所以被誉为“近乎完美的一代战神”。
#看见人间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