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晚年备受困苦,生活困顿,仓促迁徙。他在诗作中表现出对时代的揭示与思考,描绘了人们在社会动荡中的痛苦与挣扎。他借助诗歌,抒发自己内心的愤懑与苦闷,深刻揭示了生存的辛酸与无奈。杜甫的诗歌中蕴含着浓厚的人道主义情怀,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关切与同情,体现了诗人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现在我们提起“诗圣”杜甫,总是充满了崇敬和仰慕,因为一组“杜甫很忙”图片也令他一度成为了”网红“。虽然杜甫一直很”红’,收获了许多粉丝,但是在他活着的时候却是一个无名小透明。杜甫开始成名其实是在他死后的五十年,他活着的时候可没有死后那么风光。他的一生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贫穷和饥饿中度过的,忧愁始终伴随着他的一生。

杜甫真的挺惨的,家里孩子又小又顽皮,连被子都踹破了,一家人只能将就盖着,因为没钱。屋子是茅草搭建的,风一吹草就没了,也只能忍受着,还是因为没钱,最可怜的是儿子儿子因为生病没钱治疗,最后夭折了,可怜的杜甫只能和妻子抱头痛哭。他那首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分明是对自己贫穷生活的哭诉啊。
不过杜甫虽然经济上拮据,但是思想上还是富足的,肚子越饿,头脑反而越灵活。他写诗的能力越来越高超,写出了无数脍炙人口,反映人间疾苦的好诗。甚至在他穷得揭不开锅的时候,还写了一首借钱诗: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
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这首诗的意思实在简单,就是一个字“穷”。“转”字说明了借钱的原因,天冷了,饥寒交迫难以度日了。可想而知,夏天的时候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啊?不需要多思考这诗中所含的深意,就这简单的字面意思,也足够让我们为杜甫感到难过了。人不怕年轻时候受罪吃苦,最怕的是年老的时候还在受穷。已经年近五十的老人,却还在秋天到来的时候变得饥寒交迫,问这个彭州牧,可否救这个急,借自己点钱,好安然度日。杜甫写得恳切、直接,将自己的目的明明白白地说了出来。
这里的高彭州其实也不是外人,他就是我们熟悉的“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高适。原来杜甫辗转漂泊至成都,恰逢高适正在距离成都不远的彭州做大官,此时的杜甫简直一贫如洗,生活捉襟见肘。于是他决定向老朋友高适借钱,就写了这首看的人心痛的诗。
想当年李白、杜甫、高适三人一起结伴同游,饮酒赋诗,郊野狩猎,好不潇洒畅快。但是如今杜甫却沦落到写诗借钱,不禁令人唏嘘不已。世事无常,人生的际遇总是令人难以捉摸。
“穷”字伴随着诗圣杜甫的一生,这是他作为一个普通男人的悲剧,但是正是这份心酸也成就了他在诗坛的地位,他将生活的苦都化为了一个个沉郁顿挫的字,将生活的难都变成了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诗,最终组成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穷”是所有人都想逃避的,有人为此拼尽了一生,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但是真正的富有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还有灵魂。看了关于杜甫的诗,想问问大家你对穷的看法,欢迎留言讨论。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收藏,关注,分享!小编每天都会更新不同的内容,您的鼓励就是我的动力!(本文版权系作者原创,未经许可切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