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周亚夫:一代军事细才的后续经历

柳周亚夫,是一代军事细才,在军事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在他的后续经历中,他继续在政治、外交等领域展现出非凡的才华,成为备受赞誉的领军人物。他的坚韧不拔、谦逊低调的品质,让人们对他深感敬仰。随着时间的推移,柳周亚夫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焦点之一。

周亚夫军细柳的事迹人尽皆知,都知道他是一位认真负责的好将军,可是他最后却没有落得善终,为何呢?柳周亚夫:一代军事细才的后续经历

周亚夫是周勃的儿子,是一个妥妥的官二代。吕太后死后,就是陈平和周勃等重要大臣决定了要以迎立最无权无势的四皇子刘恒为皇上。由此看来,老周家对于刘恒来说是有恩的。

文帝刘恒也真的是一个好皇帝。汉文帝后元6年,可恶的匈奴开始大规模侵入我国汉朝边境。

大汉朝廷分别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有一天,皇上刘恒想要亲自去慰劳军队。

先是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卫队竟然可以直接驱车而入,将士们都下马迎接皇帝。

但是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

文帝刘恒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

过了不久,皇上刘恒驾到,也不让入军营。

于是皇上就让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缓缓前行。

到了大营前,只见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觉得周亚夫太不给皇帝面子,想要说他的坏话。文帝却感叹地说他才是真正的将军。如果都像霸上、棘门的军营,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而周亚夫这里,匈奴是怎么也不可能偷进来的。同行的官员也对周将军称赞不已。

周亚夫本是武夫出身,没什么城府又天性耿直,加上战功显赫,官运亨通,文帝又对他十分欣赏,因此他人不懂为官之道,在政治上极为幼稚。但是随着文帝刘恒的去世,汉景帝刘启继位,一切都不一样了。

景帝七年(公元前150 年),景帝擢升周亚夫为丞相。汉景帝向来器重周亚夫,但这不代表周可以放言无忌,拂逆圣意。

景帝首次与周亚夫发生正面冲突,就和皇储之位的争夺有关。说实话,皇帝想让那个儿子当太子,是人家的家事,作为臣子可以适当规劝,但是要注意分寸。

当景帝提出想要废掉刘荣的太子之位时,周亚夫就跳出来竭力反对,原因是刘荣是长子,又无过错,景帝因不满栗姬而废刘荣之位,在思想固执的周亚夫看来,是动了国本的不合适之举。

周亚夫反对给外戚封侯把窦太后得罪了,反对给投降的匈奴人封侯又把皇帝气的不行。

实在人周亚夫还是不明白,在封建专制时代,所谓规矩,只适用于被奴役的人。在吴楚七国之乱时,周亚夫立下赫赫战功,扭转局面,让刘启的江山转危为安,但是,这其实是他本就应该做的,至于立储之事,他不该参与,好好的颐养天年不是很好吗?

周亚夫年老,儿子准备了一些兵器准备百年之后给他陪葬,被人大做文章,告他谋反,刘启也许觉得他功劳太大又目无君上难以驾驭,也就顺势把他处理了。

可怜的周亚夫一生征战,最后落得绝世呕血而死的下场,让人惋惜。

其实晚年的他如果低调一点,学会明哲保身,也许会有不错的结局。可是,历史就是这样,哪里有如果呢?#文臣武将#​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