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时展现了高度的忠诚与勇敢,他始终坚守信仰,以忠臣之心保卫国家。正是因为他的忠诚和勇敢,使得皇帝对他信任有加,始终倚重他在关键时刻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郭子仪的忠诚与不懈的努力成为历史的传世佳话,也使得人们对他敬仰备至。
大家一定听说过郭子仪这个人物,他是唐朝非常著名的军事家以及政治家,最大的贡献就是和李光弼一起平定了安史之乱。郭子仪指挥了多场战役,包括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还用计谋打退了吐蕃,说服回纥归顺,最后平定了河东,使唐朝的江山社稷起死回生,也可以说是再建了一个大唐,可谓是战功显赫。
唐肃宗曾拉着郭子仪的手说过:"国家能够得以重生再建,全都仰仗于爱卿啊,你功不可没!"皇上对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论功行赏时,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和中书令。
而且唐肃宗的长孙唐德宗还将他尊为尚父,给了他至高无上的地位,无人能比。郭子仪可以算是历史上最有福气的大将了。

图片:大将军郭子仪剧照
郭子仪的一生经历了四代皇帝,从唐玄宗一直到唐德宗,他本人还非常高寿,活到了八十多岁,也就是活到了耄耋之年,这在人均三四十岁寿命的古代,绝对算得上是高龄了。
不仅郭子仪享受着至高无上的待遇以及官衔,连他的儿子以及女婿也都做了大官,他手下的将领很多被封为王。郭子仪不仅享尽一生富贵荣华,又有所有人都羡慕的高龄,同时他在功高盖主的情况下还不被君主忌惮,最后得到善终,这在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郭子仪画像
公元781年,郭子仪在85岁高龄的时候与世长绝,也算是喜丧了,唐德宗为了表示对他的悼念,停止朝议五天,这就和现如今下半旗差不多,都是一种表示对国家重要人物逝世,或是国家发生重大灾难性事件表示致哀的行为,可见郭子仪对朝廷有多重要。
因为郭子仪一生功勋卓著,唐德宗为其举办了隆重的葬礼,给他修建极高规格的墓地,甚至让他墓地的封土比其他官员都高一丈,郭子仪享尽殊荣,可见唐德宗对郭子仪的重视程度。
图片:举办葬礼剧照
虽然郭子仪功高盖主,但是帝王却能对他不产生任何怀疑,有许多原因。例如,郭子仪从不迷恋军权,皇帝只要传召他,他一定马上复命。
其实郭子仪和历朝历代的名将一样,也受到过朝中权臣的猜疑和嫉妒,很多人因为不满皇帝对他过分信赖而诬告他,说他手里掌握军权,哪一天造反了也说不定,也由于这个原因,唐肃宗急忙传召他好几次。
虽然这些传召都非常着急,但郭子仪从不会像其他节度使一样想各种办法推脱,只要他接到诏书,就会当天把兵权移交到他人手中,然后急急忙忙赶回京。
他甚至还请愿解除在军中节度使的职务,想要留在京内任职。这样来来回回几次后,唐肃宗对郭子仪没有任何担心与顾虑了,对于其他诽谤郭子仪的大臣也一概不再相信,他非常放心将兵权交与郭子仪,并让他管理军队。
图片:郭子仪请愿解除在军中节度使的职务剧照
对郭子仪来说,他对皇帝不仅是君臣之谊,还添了一些兄弟之情,他经常和唐肃宗像朋友一样畅聊,跟说对方的自己的心里话。此外,郭子仪非常聪明,他不会在皇帝面前显示自己的清正廉洁,反而经常自黑,这让皇帝对他放了不少心。
试想,任何一个皇帝都不希望,自己的臣子在功高盖主的情况下还十分洁身自好,此人过于完美,必定会抢了皇室的风头,如果天下人的心都归顺于他,那么辛辛苦苦维持的皇位就荡然无存了。
郭子仪也参悟了这个道理,因此他将自己的生活过得骄奢淫逸,置办大量良田美宅,还到处招纳美女当姬妾,自己的府邸恨不得用金银珠宝建造,外人从表面上看,他就是一个贪图荣华富贵和安于享乐之人。
据古书记载,郭子仪经常在府上举办宴会,而且宴席非常奢华,每次大概得花几十万钱财。郭子仪在日常的吃穿用度上也是做最好的安排,他不仅对妻儿如此,对底下的仆人也给出很好的待遇,让他们穿着绫罗绸缎,搞得整个京城想去郭子仪府当下人的男男女女络绎不绝。
图片:举办宴会剧照
郭子仪的手下认为,这种灯红酒绿且穷奢极侈的生活,实在有损郭子仪的名声以及地位,经常劝说郭子仪顾大局,国家正处于危难之际,还缺粮饷,何不将自己家中的财物捐出来一些,这样不仅可以让皇上刮目相看,同时还可以给自己挣个好名声,何乐而不为?
郭子仪听完后,哈哈大笑起来,他说:"如果我像你说的那么做,陛下反而会怀疑我是不是在密谋着什么,我们的皇上一点都不担心大臣有多么骄奢淫逸,他只担心大臣们招兵买马、收揽人心,最后造反篡位。对于皇帝来说,贪钱的大臣顶多让自己多花点钱,而贪权的大臣则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郭子仪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画像
很多人都好奇一个问题:郭子仪在唐朝权力那么大,他的家族非常显赫,那么他的后世如何了?
很快,时间轴就转到了清朝同治年间,陕西爆发动乱,同治帝派兵去镇压,还派了一个叫胜保的钦差大臣负责平定事宜,胜保有一个叫做洪贞谦的手下,由于旅途中舟车劳顿,想要休息一下。
于是就派人找了一个剃头师傅,帮自己理理头发刮刮脸,突然,洪贞谦在和理头师傅聊天的时候,随意问起当地有没有郭子仪的后代。
图片:找剃头师傅理发刮脸剧照
没想到理头师傅随即回答:"我就是郭子仪的后代,我姓郭,之前当地还有十几家我们郭家的子孙,不过没出过一个读书人,全部都是普通百姓,后来经过暴乱,很多人都被杀了,如今没剩几家人活着了。"
接着,剃头师傅缓了缓,继续说道:"更加不幸的是,当地人由于这次战乱死伤无数,然后他们就把这次造成动乱的根本原因,归结到我们的先祖郭子仪头上,他们还说:就是郭子仪当初将回纥人引到大唐,才造成了这次动乱。
于是这些人为了他们口中所谓的报复,把我们先祖的坟墓撬开,不过那个坟墓很早就被盗,里面只剩下一把破旧不堪的古剑,我们的族人把先祖的坟墓重新修葺好,但是仍旧无法恢复它原来的模样。 "
图片来源于网络:郭子仪的墓地
洪贞谦听完后唏嘘不已、感慨万分,他万万没想到,为国家做了那么多贡献的郭子仪,百年之后居然会受到如此待遇,坟墓不但被盗,还被人毁坏,真是令人心酸。
而且更奇葩的是,当初郭子仪将回纥人引入大唐,是为了向他们借兵平息安史之乱,而且如今的回人根本就不是当初的回纥人,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所以那些乡民如此诟病郭子仪,着实做错了,他们孤陋寡闻和道听途说,冤枉了郭子仪。
洪贞谦回到京城后,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自己的一个好朋友薛福成,而薛福成将这件事写进了自己的书中,这本著作也一直流传至今。虽然现如今郭子仪的墓仍然存在,但里面只是一座空墓。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