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智高胜过贾诩、荀彧和张昭,但遗憾的是,却碰上了司马懿这一位更胜一筹的对手。司马懿的棋艺高超,让诸葛亮也感到棋逢对手,智慧碰撞的惊险感。在这场智谋的较量中,究竟谁能笑到最后,谁将成为胜利者,成为了围棋棋盘上最为激烈的比拼。
在三国争霸、群雄逐鹿的历史大戏中,主角自然是曹操孙权刘备。
但是没有荀彧郭嘉、张昭鲁肃、诸葛亮法正这些男二号男三号的出演,三国大戏也没有这么精彩,唱独角戏的曹操刘备孙权也难免要落一个董卓袁绍公孙瓒的下场。
虽然我们现在老说董卓残暴、袁绍草包、公孙瓒太二,但是我们要看到,这几个人其实也是当世枭雄,也都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要不然也不会聚集起那么多智谋之士和忠勇之将。
但是失败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或者是有谋士而不会用,或者干脆就没有谋士。
如果没有荀彧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曹操赢不了袁绍;如果没有诸葛亮的隆中对和法正勾引刘备入蜀,夹在曹操孙权中间的刘备也会被像馅饼一样吃掉;而没有张昭这个三朝元老的辅佐,孙权甚至不可能顺利接班,至于鲁肃,更是孙刘联盟的主要促成者。
至于毒士贾诩,那是一个只知道明哲保身的极端利己主义者;司马懿狼顾鹰视,一直想着三马食曹,根本就不曾忠于过曹操,更别说大汉王朝了。
要说三国里最想光复汉室的,莫过于荀彧和诸葛亮了。
荀彧下场不太好,虽然他的死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是曹操下的手,但两人等于已经翻脸却是实情。因为荀彧眼看着曹操权力越来越大野心也越来越大,离篡汉就差一步了,而曹操的兴起,自己曾经推波助澜,郁闷至极的荀彧只好告别人世。
荀彧的失策,就是把兴复汉室的希望都寄托在曹操一个人身上了。这在投资领域,属于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了。曹操背弃起兵时兴复汉室的初衷,荀彧一点办法都没有。
张昭和荀彧不一样,他一心只忠于孙氏家族,鲁肃更是早早劝说孙权称帝,以至于孙权称帝之后还念念不忘鲁肃的好:我能坐到这把龙椅上,鲁肃居功至伟。
现在话题该回到蜀汉政权曾经的男二号,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男一号诸葛亮身上来了。
有人说诸葛亮不辅佐曹操是因为曹操那里谋士太多,自己去了顶多是郭嘉的角色,永远比不上荀彧;不去孙权那里,是因为东吴有可以去孙权家登堂拜母的张昭周瑜,自己可能还要在鲁肃之下。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以诸葛亮的才智,后来居上并非不可能,比如曹魏的司马懿、孙吴的吕蒙陆逊,原先也都是小角色。
诸葛亮选择刘备,就是因为他姓刘,而且是刘姓诸侯中做能干的,要不然他完全可以找自己的姨丈刘表,但刘表只是个坐谈客,益州刘璋更是“守户之犬”,只有刘备是曹操和袁绍都敬畏的天下枭雄,曹操跟刘备出则同车食则同席,刘备去投靠袁绍,袁绍离城二百里出迎,可不是像别人说的那样是个只会哭和跑的窝囊废。
诸葛亮帮刘备,实际是在帮大汉王朝,所以“隆中对”的核心是先三分,后一统,“大业可成,汉室可兴”,当皇帝的不管是刘备还是汉献帝,大汉都不会亡。
所以无论是刘备进位汉中王,还是刘备称帝,虽然演义中总是诸葛亮挑头张罗,但是在史书中,进位汉中王的劝进表是马超领衔,诸葛亮排第五,这就有点消极怠工的意思了。而刘备称帝,是太傅许靖倡议、安汉将军麋竺附议,诸葛亮排第三。
其实在诸葛亮看来,刘备不是不可以称王称帝,因为刘家江山刘备是坐得的,总比曹操来坐要好,但是汉献帝还活着呢,这种先斩后奏的自己给自己加官进爵,诸葛亮心里有些疙疙瘩瘩是难免的。
其实在诸葛亮的心里,一直在下一盘大棋,如果他赢了,那么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孙权,都得乖乖地当大汉王朝的忠实臣子,并且可能还得受诸葛家族制约。
这盘大棋要从赤壁之战开始。当时孙权让诸葛亮的亲大哥诸葛瑾去劝说诸葛亮跳槽到江东,别再保那个被撵得屁股冒烟的刘皇叔了。
这时候诸葛瑾的态度就很耐人寻味:估计够呛,我弟弟不会来的。
诸葛瑾还没跟诸葛亮见面咋就知道他不会来江东?那么答案只有一个:这哥俩已经商量好了,你在江东我保皇叔,谁赢了咱家都不吃亏。
这时候有人说了:可能是这哥俩根本就没啥来往,关系也不好。
但诸葛兄弟感情真不好吗?当然不是,诸葛瑾是个好大哥,历史上记载的他们在一起关系很融洽,诸葛瑾对继母也是十分孝顺。更重要的是,这哥俩中间后来还多了一个联络人——诸葛瑾把自己的次子诸葛乔过继给了诸葛亮(当时诸葛亮的亲生儿子诸葛瞻还没出世呢)。
刘备驾崩后,诸葛亮成了蜀汉政权事实上的一把手;而诸葛瑾也不像演义说的那样不堪,孙权称帝,诸葛瑾就被任命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要单论官衔,比刘备那个左将军豫州牧还大,而且更有实权,实际已经是三军总司令兼省长了。
想想吧,一个是蜀汉一把手,一个是东吴总司令,这哥俩在三分天下的两大势力中已经掌握了绝对话语权(诸葛亮)和军事指挥权(诸葛瑾),这几乎已经足以掌控历史发展的走向了。
但这还不算完,诸葛家族还在曹魏乃至司马政权安插了一颗钉子,那就是诸葛诞,诸葛瑾诸葛亮的堂弟(先祖都是诸葛丰),在曹魏那里当上了镇东将军,而且假节(有专断之权)都督扬州诸军事,还跟司马师一起打压另两个曹魏名将毌丘俭、文钦。
只可惜后来诸葛诞有点性急,已经当上征东大将军的他,直接要跟东吴联合反攻曹魏和司马家,并且还干掉了乐进的儿子乐綝。但是上天不佑,本来指望一场大雨能够给亲征的曹髦和司马昭来场水淹七军,可是当时正值雨季却滴雨不下,诸葛诞兵败被杀。
诸葛诞被杀,手下几百嫡系被俘后宁死不降,全部从容就义——这一点我们看出,诸葛家族为了兴汉大业(您要说是为了自己执政也可以),是培养了一批死士的。
但是诸葛家族千算万算,没算到曹魏冒出了一个司马家族,这个家族不但干掉了曹魏,也先后剿灭了西蜀东吴,诸葛家族百年布局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