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名将魏延为何被马岱斩杀?事件经过揭秘

蜀汉名将魏延被马岱斩杀的事件,历史上仍然是一个争议之点。据传记记载,当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命令魏延与马岱合作抵御敌军,然而魏延却嫌弃马岱的处事风格,导致两人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最终在一场战斗中,魏延遭到了马岱的斩杀。此事件的真实原因一直备受争议,不过无疑的是,这场悲剧深深地影响了蜀汉政权的稳定。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魏延是东汉末年三国蜀汉名将,武艺高强,屡次随诸葛亮北伐,战功显赫,绝对称得上是蜀汉中期的一哥,不论是武艺还是智慧,如果魏延敢称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可是,像魏延这样厉害的人物,最后为何还是被小弟马岱斩于刀下?当真是魏延武艺不低马岱,打不过他?

蜀汉名将魏延为何被马岱斩杀?事件经过揭秘

事实上,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魏延多次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一万兵,但诸葛亮一直不许,因此心怀不满,与长使不和。诸葛亮死前,曾立下遗命,要求退军回汉中,而魏延则坚持要继续率军北伐,因此终于跟杨仪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

根据《三国志·魏延传》记载:“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

从这里就能看出,诸葛亮死前召开的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也没让魏延参与,作为大将的魏延,居然事后才知道,当然心里不舒服。

那么长史杨仪到底什么来头呢?这个长史是丞相和将军府设的长史官,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这就让魏延更不服了。

再看《三国志 魏延传》记载:“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因与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

意思是说,这魏延觉得,尽管丞相是死了,但是他还在啊,他们那些文臣可以负责护送丞相灵柩回去安葬,但他应该继续率军北伐,不能因为一个人的死而废弃了国家的大事。何况他魏延是什么人,怎么能给杨仪这样的人当断后的将领呢?

杨仪当然不依,两人矛盾激化,争权大戏愈演愈烈,于是魏延决定率先行动了,按照魏延个人的能力,本该是不会败的,但却因为王平一句话,导致全军军心涣散,士兵个个选择逃跑,剩下魏延一个光杆司令,这才导致后面的结果。

原话据《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于仪。”

王平说,丞相刚死,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怎么敢如此行事?魏延的士卒觉得魏延理亏,都散了。魏延只好与儿子和少数几个人逃亡,回到汉中,杨仪派遣马岱追杀魏延,斩首示众。

魏延作为蜀汉大将,再怎么说也是功高盖世,怎么会被马岱追着斩杀呢?难道说他居然打不过区区一个马岱?

很明显不是,当时魏延身边只带了少数几个人和儿子一起逃到汉中,身边没人,而杨仪派马岱来追杀,却是带着大队人马和一定要杀死魏延的决心的,魏延就算武艺再高,也寡不敌众,俗话说,英雄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恶虎还怕群狼呢!

最终,魏延以一敌百,不敌马岱,死于马岱刀下,魏延虽死,但却并不是因为打不过马岱,一代大将,就这样死去,还被夷灭三族,可叹可悲啊!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