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孙权任命为托孤大臣之首的诸葛恪,为何在宴会上遭遇暗杀?

在三国时期,被孙权任命为托孤大臣之首的诸葛恪,一直深受孙权的信任。然而,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他却遭遇了暗杀,引起了人们的猜测和议论。究竟是何原因导致这场暗杀发生?这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的阴谋?曾经备受尊重和赞美的诸葛恪,为何会受到如此不公的对待?愿一切悬而未决的谜团,在时间的推移中逐渐浮出水面。

诸葛恪,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的长子,自幼聪明伶俐,在年幼之际便因为才思敏捷、能言善辩而受到孙权的青睐,孙权曾多次当众提问他一些刁钻的问题,比如将他的父亲和叔父(指诸葛亮)相比较,问谁更加优秀这种情况。但诸葛恪每次都能顺孙权心意地给出令其满意的答案,所以孙权对其非常看重,在诸葛恪成年后便让他为太子孙登授课并且与之结交,试图把诸葛恪培养为太子孙登的班底。被孙权任命为托孤大臣之首的诸葛恪,为何在宴会上遭遇暗杀?

诸葛恪的才能不仅表现在他的才思敏捷、能言善辩上,更重要的是他还具有着不俗的军事天赋,诸葛恪认为吴国境内的山越人民风彪悍,民众尚武,是良好的兵源,以前虽然也征发过一些山越人充军,但只是在当地的外围边缘的地方征发,而腹地还有大量民众没有被征发为兵员,所以诸葛恪主动向孙权请战,表示只需三年时间便能够平定山越人,并征发甲士四万人。

朝中很多人都认为诸葛恪在痴人说梦,因为山越人虽然善战,但由于当地地势险要,加之民风彪悍,所以经常在当地造成匪患,而当朝廷对他们进行征讨时这群匪患却又经常逃入山中消失不见,已然成为了东吴境内的历史遗留问题,就连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都觉得自己儿子是不可能成功的,甚至觉得诸葛恪这般锋芒毕露会害了整个家族。

但孙权相信他的能力,并将诸葛恪提拔为抚越将军,兼任丹阳太守(山越人主要聚集于丹阳山),这也意味着孙权将平定山越的任务正式交予了诸葛恪。诸葛恪采取恩威并施的策略,先是采用坚壁清野的战术,将山越人击败并使其投降,之后又对投降后的山越人进行安抚,命令士兵不得对投降的山越人进行怀疑或者拘禁,山越人中有一个恶霸周遗本来是因为山穷水尽而被迫投降,当地官员知道周遗并非真心归降,所以将其关押起来,结果诸葛恪认为这是违背了自己的禁令,于是将这位官员斩首示众。

在这一套组合拳下,山越人确认了朝廷并非是打算将自己斩草除根,于是纷纷主动归降。而诸葛恪也顺利完成了当时对孙权的承诺,孙权因此嘉奖诸葛恪为威北将军,并封其为都乡侯。诸葛恪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作战的军功,在陆逊去世后顺利升任大将军,并假节,代替了陆逊统领了荆州的事务,在孙权时期诸葛恪便已经可以说是东吴朝堂上举足轻重的重臣了。

后来由于太子孙登去世,而东吴经过一番权力斗争后,孙权的幼子孙亮成为了太子,于是诸葛恪又被任命为孙亮的太子太傅。之后孙权病危,与大臣商量后事,对托孤大臣的人选进行讨论之时,朝臣们都认为非诸葛恪莫属,当时的另一位权臣孙峻也认为诸葛恪可以托付大事,虽然孙权很不喜欢诸葛恪刚愎自用的性格,但在一众朝臣的坚持下,孙权还是选择了任命诸葛恪作为托孤大臣之首。

诸葛恪成为托孤大臣之首后,便走上了人生权力的最巅峰,他在孙权去世后,立马下手诛杀了试图除掉自己的中书令孙弘。当时东吴的朝政基本上都是由诸葛恪掌控,诸葛恪在孙亮继位之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加之收买人心,在国内广泛的实行德治,使得当时诸葛恪在东吴百姓的心中呼声特别高,其每次出行很多人都昂着脑袋向前望,就为了一睹他的风采。

诸葛恪的声望于东兴之战中达到了最巅峰,曹魏大将军司马师趁着孙权刚死这一时机主动发兵攻打东吴,曹魏军队兵分多路,一边由其他将领率军攻打南郡和武昌,而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则率领曹魏主力军攻打东兴。结果在东兴诸葛恪亲自率军迎战,在吴军的奇袭下,魏军主力在东兴遭遇惨败,这场入侵东吴的军事行动以曹魏兵败而告终。

诸葛恪在作为这场战役的主帅自然受到了吴主孙亮的大力嘉奖,诸葛恪得以进封阳都侯,并且进位为丞相,以及兼任荆州、扬州牧,整个东吴的军事事务都由他掌管。东兴之战的胜利让诸葛恪彻底冲昏了头脑,以至于让他对东吴和曹魏的军事实力差距产生了误判。在东兴之战后的第二年,诸葛恪便决定主动出兵伐吴,急功近利的他竟然不顾东吴百姓刚刚经历战乱,强行征发了二十万人的大军,导致东吴国内怨声载道,而朝堂上的大臣们也纷纷对其进行劝阻。

但铁了心的诸葛恪不愿意听从他们的建议,最终还是率军主动进攻魏国。结果诸葛恪竟然被魏将张特率领着仅三千人的部队在合肥新城将其拖住,而魏军的主力增援部队则缓慢行军,准备以逸待劳击退吴军。最终诸葛恪的大军由于对峙时间过长,导致军中逐渐开始出现疾病和瘟疫而减员迅速,魏军则趁此机会急行军攻击吴军,最终诸葛恪被魏国击退,被朝廷召回,这次失败的北伐才得以告终。

而这场失败,则成为了诸葛恪由巅峰走向败亡的导火索,诸葛恪知道自己这场北伐有着太多反对的声音了,而自己唯一能够熄灭这些声音的方式就是取得胜利,但他偏偏在损失惨重之后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收获。他知道这将是一次对自己威望的严重打击,所以诸葛恪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势,不仅在回到朝中后罢免了那些在出征过程中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官员,还改选了自己的宿卫人员,任用自己亲近的人,种种迹象都表明诸葛恪已经开始对自己的地位的稳固感到不再自信了

诸葛恪的这些种种行为不但没有让他能够顺利保持住自己的地位,反而加速了他的败亡,东吴境内对诸葛恪的怨言不绝于耳,而朝中的另一位权臣孙峻也想趁此机会将诸葛恪拉下马,于是孙峻与吴主孙亮商议后,主动邀请诸葛恪到宫中参加酒宴,诸葛恪得到邀请后内心不安,夜不能寐,多次试图不去参加酒会,而吴主孙亮和孙峻则在酒宴上埋伏好了士兵就等诸葛恪的到来。

虽然诸葛恪已经感觉到了这场宴会的不同寻常,但在最后还是前往了宴会,在宴会上诸葛恪也不敢喝孙亮赐的酒,而是喝自己带的药酒,诸葛恪喝了一阵后觉得没有危险也就安定了下来。这时孙亮起身回到了殿中,而孙峻也趁机跳出斩杀诸葛恪,诸葛恪原本试图拔剑反击,但被孙峻迅速砍杀,结果在宴会上当场毙命,就此结束了他的一生。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