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一个出身农民的人,虽然他开创了200多年的大明王朝,却始终无法摆脱他的农民属性。他的统治并非完美,他曾经诛杀了不少国家功臣,但是要注意的是,他所杀的都是官员而非普通百姓。虽然洪武四大案表面上残暴至极,但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实则是朱元璋扫除异己的政治事件,而“空印案”与“郭桓案”则是大规模清查贪腐官员的行动。在治国方面,洪武朝制定了许多有利于普通人民的政策,如今天仍被视为完善的福利制度都在该时期开始。因此,我们认为,朱元璋并不是暴君,也不是一个伟人,他只是一个寻求国家稳定的领袖。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就因为朱元璋就是一个农民,作为皇帝还是小农思想,内心的自卑,屠杀功臣,是对功臣的不放心,正是不自信的表现,屠杀一般官吏,是作为贫苦农民对于官吏的憎恨,年少时的贫穷以及被官吏欺压给他留下了相当大的阴影,洪武对于贪官处罚特别严厉,不止是死,剥皮等各种无法想象的残忍手法,可是这些都不能阻止官员贪污,并不是洪武朝官员素质有多差,原因之一是待遇太低,养活自己都有些困难。另外也是不信任,像空印案,本来是比较正常的,洪武其实也明白,他要的是不能瞒着他。
朱元璋从治国上来说是个伟人,都知道他从小受尽疾苦,是泥腿子出身,所以他深知百姓的生活不易,当上皇帝以后处处为百姓着想,轻徭薄赋,各野史及朱元璋的自传中都有着重描写他作为一个皇帝的吃穿用度,时常批阅奏折到深夜,根本来不及吃饭,勤政爱民,最恨的就是贪官污吏,而且朱元璋这个人克己奉公,不像其他皇帝,三妻四妾,填充后宫,他对大脚马皇后的情,为后人传颂。但是,令他警惕的是,这是老朱家的天下,他有意将皇位传给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到朱允炆天生一副文弱样。
是慈善有余而狠厉不足,一朝天子一朝臣,朱元璋知道跟自己打天下的开国元勋们都不会服气朱允炆,为了给小皇帝铺好路,他开始了大肆屠戮,把方面跟着自己的兄弟们几乎屠杀殆尽,什么李善长,常遇春,徐达……都没得到善终,就剩了个没野心的武定侯郭英,胡惟庸案,蓝玉案,前后杀了十几万人,朱元璋这个人生性多疑,对谁都不是完全的相信,很多忠臣都是被连坐,或者就是莫须有的罪名,对于老臣,能清除就清除,接下来就是自己的儿子们,尤其是燕王朱棣,宁王朱权,齐王朱博。将来这些人都是威胁到皇权的存在,他告诫朱允炆,上位后一定要温水煮青蛙,慢慢削藩,到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把有能力的大臣都杀光了,没有辅佐皇帝的能臣,朱棣远在北平,圈养死士,最终杀进南京,夺了帝位,成了千古一帝。

有人说永乐大帝比惠帝朱允炆更能胜任大明的皇帝,因为他够狠,身边还有黑衣宰相道衍和尚这样的谋士。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朱元璋就屠尽天下忠良的暴君。说他不是伟人,只是一个农民,他制定的很多政策其实目光短浅(与他极高的军事天赋完全不同)比如大肆杀害功臣尤其是会进攻的将领,用诸子守边疆,以致于唯一一次藩王夺位成功,小时候饿怕了,规定他的后人不需生产不劳而获,结果明朝后期饿死甚众,他制定了完整的体系网阻止流民,结果明末的流民历代之最……当然,你可以说他的初衷出发点之类是好的,只是后人执行不到位,但是他明显的错在于制定政策时只考虑了当时的情况,全然不顾社会是迅速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