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琼在唐代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将领,但在凌烟阁排名却远远落后于其他功勋显赫的将领。有人认为,秦琼之所以在凌烟阁排名不高,可能是因为他没有参加过“玄武门之变”,这次政变对于唐朝官员的晋升有着巨大的影响。然而,也有一些人持不同看法,认为秦琼的排名落后并非因为没有参加这次政变,而是因为其他更为重要的原因。不管是哪种观点,关于秦琼在凌烟阁排名落后的原因,仍旧是历史学者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纵观唐贞观一朝,人才济济。其中有二十四人极为突出,即“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二十四位功臣的排名顺序依次是赵公长孙无忌、河间郡王李孝恭、莱公杜如晦、郑公魏征、梁公房玄龄、申公高士廉、鄂公尉迟敬德、卫公李靖、宋公萧瑀、褒公段志玄、夔公刘弘基、蒋公屈突通、勋公殷峤、谯公柴绍、邳公长孙顺德、郧公张亮、陈公侯君集、郯公张公谨、卢公程知节、永兴公虞世南、渝公刘政会、莒公唐俭、英公李绩、胡公秦琼。
在这二十四位功臣中,有一开始就为李世民效力的老臣,如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也有来自对手的旧臣,如魏征、尉迟敬德等。还有外戚如长孙无忌、高士廉、柴绍等。这些文臣武将无一不为唐太宗李世民效忠一生,由此可以看出李世民用人是“以才举官”不拘一格。
凌烟阁功臣排名在末尾的是秦琼,不了解正史的大家,是不是对这个排名特别惊讶。小编我也是翻阅了《资治通鉴》和《新唐书》等资料,才大概了解缘由,今天为大伙解惑。

秦琼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首先秦琼有着参加玄武门政变的理由,据史书记载:“太子与元吉谋:兵行,吾与秦王至昆明池,伏壮士拉之,以暴卒闻,上无不信。然后说帝付吾国,吾以尔为皇太弟,而尽击杀叔宝等。”
秦叔宝属于秦王李世民派系的将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都想除掉他。秦琼为了自保,肯定需要秦王李世民胜出。处境与秦琼相同的大有人在,如程咬金、屈突通、段志玄等亲王府将领。他们只有全力支持李世民,若李世民失败,他们的结局怕是凶多吉少。
在玄武门政变那天,“秦王先至,以勇士九人自卫。”《新唐书》记载李世民只带了九个将领,分别是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恭、李孟尝。”长孙无忌是文官,没有参加战斗。
根据名单可以看出,秦王府的秦琼和程咬金、段志玄、屈突通、长孙顺德都没有出现。大家不难猜出,李世民肯定是做了几手准备。
程咬金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在玄武门政变发生前一天,李世民就委任屈突通为陕东道行台仆射,派他火速前往洛阳,并控制洛阳。倘若李世民兵变失败,洛阳就是退路。李世民派系还有其他的文臣武将,都像屈突通一样执行其他的任务。
“玄武门之变”的当天,秦琼与程咬金等人,都和长孙顺德在一起。长孙顺德是秦王妃长孙氏的叔父,官拜左骁卫大将军,爵封薛国公。秦琼当时是翼国公,上柱国,程咬金是宿国公。这几个国公级别大老虎,名气大且威望高。
秦琼与程咬金等人坐等玄武门的消息,如果是好消息传来,他们就率军出来收拾残局。如果是坏消息,秦琼等人的任务就是保护李世民安全退出京城,李世民就可以去洛阳暂时安顿。
李世民成功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后,太子部下薛万彻率余部猛攻玄武门。秦琼与长孙顺德等人得知玄武门的战况后,及时的率军出来援助李世民。《旧唐书.长孙顺德传》记载:“武德九年,与秦叔宝等讨建成余党于玄武门。”
李建成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等秦琼等人赶到玄武门的时候,太子余部已经四处逃散,战斗基本已经结束了。秦琼由于没有参加玄武门正面的战斗,所以功劳不是很大。“及平隐、巢,功拜左武 卫大将军,实封七百户”《新唐书》短短的描述了秦琼参与玄武门政变的事情。
李世民登上皇位后,秦琼经常生病。每逢生病的就对人说:“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不久后,秦琼就病死了,李世民追封秦琼为胡国公。贞观十七年入选凌烟阁,排在第二十四位。
秦琼自从归唐后,一心效忠李世民,深得唐太宗的信任。秦琼确实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的战斗,但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行动。秦琼之所以广为流传,是因为受到演义类小说的推崇,将其塑造的出神入化。
本文史料来自:《资治通鉴》《新旧两唐书》
码字不易,请多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