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天才诗人,却生来残疾。他坚持不懈地追求诗歌创作,用文字表达心灵的丰富世界。尽管身体残缺,卢照邻却始终展现出一种坚韧和勇气,让人为之动容。然而,不幸却在他盛年时降临,他因病而早逝,结束了他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他的诗作如同他的一生,虽然残缺却散发着绚丽的光芒,留下无尽的遗憾和感慨。
#来点儿干货#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
初唐四杰中每个人的命运都很坎坷,都是从小被称为神童,认为前途无量,之后出仕,经历了仕途的坎坷,都有自己心中的无奈跟遗憾,可是这四个人中个人感觉最为悲惨的莫过于卢照邻了。
下面就来讲述一下卢照邻的故事。
天才诗人,前程似锦卢照邻幽州范阳县(今河北涿州)人,出自范阳卢氏北祖,是汉代名臣卢植的十六世孙、后赵名臣卢谌第四子卢偃后裔。范阳卢氏作为中原著名的门阀士族“五姓七族”之一。唐显庆四年(659年),唐高宗李治下禁婚诏,禁止“七姓十家”之间互相通婚,范阳卢氏北祖卢度世四子、卢辅六子以及南祖卢溥诸子被列入禁婚家范畴。

河南禹州卢照邻雕像
祖先的显赫没有给卢照邻带来荣耀,卢照邻早年受到很好的教育。他本人也非常好学。曾跟随文字学家曹宪学《埤苍》、《尔雅》,又随学者王义方学习经史。
卢照邻尤其善于写文章。学成之后,奔赴长安干谒求仕。最初投靠了朝廷重臣来济(唐朝宰相)并深受其赏识,在来济的推崇和引荐之下,再加上卢照邻的确有真才实学,使得他的名声大噪,还不到20岁就被授任为邓王元裕(唐高宗的叔叔)府典签。李元裕对他非常重视,曾对别人夸赞说:“此郎,寡人相如也。”
龙朔元年,甘肃额济纳河一带高丽等少数民族犯边,朝廷出兵讨伐。秋天,卢照邻奉使西行。正是这次的随军出行的经历,使得卢照邻有机会接触军旅生活,在这期间写了不少的边塞题材作品,也为卢照邻日后的作品增加了不少的风骨。
很快卢照邻在王府的任职期限到了(唐朝在王府任职期限有规定,不能超过一定时间,当初四杰之一的杨炯也是这样),麟德二年(公元665年),邓王李元裕死了,这下卢照邻失去了自己的靠山,没有办法留在京城为官,而是被外派到了益州新都(今成都新都区)县尉。
因言获罪,重病缠身卢照邻曾自叙其赴蜀的情状:“文臣鼠窜,猛士鹰扬。故吾甘栖栖以赴蜀,分默默以从梁”。(《五悲》)可见他的出任是有一定的政治背景的,他自己也已意识到。
卢照邻在益州新都县当县尉时跟当地的一个郭姓女子关系很好,两人很快陷入了爱河,不过两年之后,卢照邻进京赴任,两人不得不依依惜别。
令放下爱情追逐仕途的卢照邻没有想到的是,到达京城后,事情并不是特别顺利,一年多的时间都没有当成官,只能日日以酒消愁,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卢照邻写就了让他名垂千古但身陷囹圄的《长安古意》。
古长安今西安
当时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读了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很是刺耳,认为卢照邻是借古讽今,(东汉的外戚梁冀家。梁冀这家伙是汉顺帝梁皇后的亲哥哥,所以他十分豪横,在洛阳大兴土木,给自己盖宅子。汉帝金茎云外直表面意思是说汉武帝打造的铜柱子,都快超出天外了。其实这是卢照邻对当时朝廷大兴土木的一种讽刺。)于是将卢照邻投入狱中。家人营救无果,后因友人救护才得以幸免。
不过出狱之后的卢照邻却不幸感染上了风疾,疾病的折磨使得他瘫痪了一条手臂还有一条腿,所幸这个时候碰到了药王孙思邈,但是就算孙思邈也医治不了卢照邻的病。
为了治病,卢照邻服食方士的玄明膏。恰好其父去世,卢照邻痛哭,丹药都呕了出来,以致病情加剧。
后来他又转到东龙门山客居,布衣素食,靠朋友接济维持生活。这时他的病情日益恶化,脚不能伸直,一手又不能活动,于是在具茨山下,买几十亩田地,引颍水环绕住宅,又事先为自己造好坟墓,他就睡在墓中。
万念俱灰的卢照邻绝绝地写下五悲诗《悲才难》《悲穷通》《悲昔游》《悲今日》《悲人生》,艰难地回望了所居的老屋悄然诀别亲属后,爬到颖水(今颍河)边投河自尽,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年仅40岁。
颍河
综论初唐四杰每个人无疑都是天才中的天才,然而就算是他们如此有才,但是他们的人生却过的并不如意,甚至很痛苦,给自己以及世人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放眼现在也是,很多人碰到一点小的挫折跟困难就意志消沉,大叹命运的不公,试想一下,你的才能能跟四杰相比吗,你的遭遇比他们还要惨吗,那么有才的人还留下那么多遗憾呢,更别说普通人了,想到这里,那些功名利禄是不是就看开了很多。其实把握当下,过好生活中的每一天才是最正确的选择,毕竟你不知道明天跟意外哪个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