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最厉害的职场词人是谁?

北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职场词人当属苏轼。苏轼以其才华横溢和卓越的文学功底,成为当时职场词人中的佼佼者。他的作品如《念奴娇·登楼次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被称为具有独特风格和深刻内涵的经典之作。苏轼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在政治、教育等领域也有深远的影响,被称为北宋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

要说北宋文化圈里面那些知名的词人,谁的职场混的最好,小日子过的最滋润,毫无疑问,晏殊如果说第二,只有那些自称文化人的宋X宗敢说第一了。

今天继续带领大伙科普诗词名人,极简风,幽默风,快速扫盲即可,翠花,上酒整硬菜咯。

991年晏殊出生于江西抚州临川县,小时候脑袋瓜贼聪明,好像五六岁就开始写原创诗词和文章了,比我整整提前了近30年,如果我穿越到那会,文化水平估计会被一个读幼儿园的小屁孩吊打。

十四岁,经某位非常喜欢他的地方官举荐,以神童的身份参加考试,与那些半老八十的一千多号学究们一起参加殿试,实力演绎初生牛犊不怕虎。

皇帝宋真宗看见这呆头呆脑的愣头青,据说非常喜欢他,赐他一个等同进士及第,相当于额外给他颁发了一张毕业证书,宰相寇准对这小毛孩不满意,因为在他眼里晏殊是“乡下人”。继续出题再考考他,晏殊一看这些题,马上跟考官说:“给老子换一批,这些我都复习过了,知道答案,没意思。”

北宋最厉害的职场词人是谁?

这话是我听过的考生里面说出的最霸道的话了,没有之一,跟他的性格绝对类似,就是那种正直,刚毅,清廉,又带点暴躁,看见不爽就怼的人。记住,他的性格就是这么一个人,决定了他后续的命运。

被老板知道这事后,那宰相被老板批了一顿,让他别瞧不起“乡下人”,别忘了唯才是举,老板说行就行,不行也行!

就这样,十几岁就开始在国家图书馆当了工作人员,顺便免费念国立大学,继续深造,一代大才从此诞生了。

职业开局起步就是挂三挡,油门还没开轰,相比那些还在寒窗苦读的同龄人已经跑的很快了,16岁升为从八品的太常寺奉礼郎,品阶虽然不高,但是工资据说特别高,负责祭祀礼仪这活,有点像现在的殡仪馆工作人员,但比这复杂很多,所以工资高也正常。

18岁被调为光禄寺丞,就是掌管宫廷膳食的,不久再任集贤校理,就是图书编辑,继续跟文字打交道。估计工作比较优秀,又估计老板看他长的帅气,父母去世期间,回家守丧未满就被拉来上班了,原先的坑估计在请丧假期间被人占了,回公司后,老板又给他升官了,调整为五品太常寺丞,20几岁又干回“殡仪馆”的老本行,继续拿高薪。

在宋真宗的重点“关注”下,晏殊升迁频繁,历任左正言、直史馆、王府记室参军、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知制诰、判集贤院、翰林学士、左庶子等职。几乎在大宋公司各种岗位上轮岗,左正言、直史馆都属于有名无职的官职,王府记室参军相当于现在掌管文书的官职,户部员外郎属于户部郎官,太子舍人属于兼职,知制诰负责起草诏令,判集贤院负责收藏典籍,翰林学士是一种清要而又显贵的官员,左庶子是官员提拔转任的备用官职。反正一堆现代人看不懂,但那时候确很吃香的职务,给我的感觉,有一种充当老板耳目的嫌疑。因为他做事相当缜密,老板喜欢问他问题和意见,他就把答案放入一个秘制简中传递给老板,喜欢跟老板玩传递纸条的游戏,深得老板信赖。

轮岗的日子过了十几年,在1022年新老板宋仁宗继位之时,晏殊已经是正三品的官员了,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省级干部了。

估计你看这篇文章以为我在介绍宋代官职知识,其实不是的,我在写晏殊呢。

大宋在位时间最久的一位皇帝老板宋仁宗赵祯,不过他上位的时候才13岁,有没有发育还是个问题,所以很多大臣就想搞事,夺权,又碰到一位非常有野心的嫡母(不是亲生母亲)刘太后。这位保养得很好,四十女人还一枝花的刘太后就跟这帮大臣开始各种撕逼大战了,这时候晏殊站出来了,为了大宋公司的股权结构稳定,和公司股价不跌停,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垂帘听政”。如此,两边势力均可接受,小老板皇帝也可以开开心心可以学习怎么当老板了。

此时的晏殊,身份还是比较特殊的,看他名字就知道了,新老板的老师,前老板的心腹,这次又给掌握实权的太后做了一次助攻,太后也就慢慢喜欢上这位中年帅哥了。不过观众想看的剧情,比如床戏吻戏啥的并没有上演,宋代的文人这点傲骨还是有的。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北宋 ·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看这首他的超级名诗就知道啦!一个人喝茶,一个人写诗,一个人看夕阳,一个人散步,身边并没有太后,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得到太后的垂青,晏殊继续坐火箭,又是一堆咱们看不懂的官职,继续轮岗轮岗再轮岗,历任右谏议大夫、侍读学士、给事中、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枢密副使等职。枢密副使为从二品,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

或许是因为晏殊的仕途太顺利了,上天要“考验”他一把,1027年,暴脾气的晏殊在玉清宫,因为政见不合,别人吵嘴他动手,用朝笏将别人的门牙打掉,加上反对当时另一位权臣张耆升任枢密使,被宋仁宗以刑部侍郎的身份贬出京城,担任宣州知州,后改任应天府知府。

读到这里,给我的感觉就是老板在保护他,不是所有的外贬都是伤害,也有爱。

带着司法部副司长的头衔挂职宣城市长和商丘市长,还是挺骚包的,后续还有很多这样的名场面。虽然外贬,但晏殊为官真的纯粹,为官一方,百姓为上,清廉正直,兴办教育,发展文化,将昔日默默无闻的应天书院打造成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岳麓书院齐名的四大书院之一。用他的超级名诗来表达一下他当时的想法就是: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尤其这两句“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就是晏殊的人格魅力,难怪培养了一大批能臣,比如苏轼的老师欧阳修,改革大家王安石,千古名臣范仲淹,宰相韩琦等等都是他的门生,还有一位写词高手的儿子,晏几道。读到这里是不是觉得他特牛,别急,牛的还在后头。

1032年,被调回京,继续升官,晏殊升任参知政事,北宋时期的参知政事属于副宰相,级别为正二品,相当于现在的副国级干部了。

1033年,刘太后穿着皇帝的服饰去拜谒太庙,刘太后虽然对他有恩,但刚正的晏殊看见这越界的行为,别人不敢言,他敢,于是谏阻,结果惹得刘太后不高兴了,女人不开心,后果很严重,这次真的被贬斥到亳州、陈州担任知州。读到这里,真的为晏殊鼓掌,这一招其实是非常有远见的,刘太后不高兴,但是新老板宋仁宗高兴啊!这波操作很快就有了巨大回报。

1038年,晏殊再次被起用,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不久出任三司使。刑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部长,御史中丞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检察院检察长,三司使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部长。

1042年,晏殊出任枢密使加平章事,位居宰相之列,级别为从一品,相当于现在的正国级领导。历经半百年月,51岁的晏殊,终于达到了位极人臣的地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庆历三年(1043年)在宰相任上时,又与枢密副使范仲淹一起,倡导州、县立学和改革教学内容,官学设教授。自此,京师至郡县,都设有官学。这就是有名的“庆历兴学”。欧阳修说“自五代以来,天下学废,兴自公始”,并非虚誉。

看他的履历,进公司开始,什么岗位都干过,从“保安保洁”一路干的“总经理”,也是不容易啊!

不过有句老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那些曾经一起喝酒撸串吹牛的人羡慕嫉妒恨啊!说好一起穷,突然之间就暴富,真比杀了他还难受,所以,一帮人时刻盯着他,一点风吹草动就玩弹劾,这就是人心叵测和社会的险恶。

1044年秋,因撰修宋仁宗亲生母亲李宸妃墓志等事,晏殊遭谏臣孙甫、蔡襄弹劾,在这种老板家事和国事的交叉点事情上,当法理与道德或者情怀产生冲突,就非常容易出事,所以宋仁宗在旁人的煽风点火之下又把他外贬了,以工部尚书出知颖州。后又以礼部尚书、刑部尚书相继知陈州、许州等地。六十岁时,他以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出任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节度使,充任一路都部署、安抚使。后调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转拜兵部尚书,勋阶进至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封临淄公(食邑一万二千户,实封食邑三千七百户)

发现没,一共六个部,工,礼,户,兵,吏,刑,他干过五个,而且都是尚书级别的部门一把手,历史上这样的人我反正没有找到第二个。

1054年,晏殊因为患病,请求回京治病;宋仁宗考虑到晏殊年纪已经很大了,将他留在身边。1055年2月,晏殊因病去世,享年65岁。仁宗虽然亲自前去祭奠,但仍因没能在他卧病时来看望感到遗憾,特别为他辍朝两日;赠官为司空兼侍中,赐谥号“元献”,并在晏殊碑文的首款篆写了“旧学之碑”四个字。

纵观晏殊这一生,小日子过得还是相当不错的,有事就上班,没事就写词,喝酒,把妹,教学生,小日子爽得飞起,真是羡煞旁人。

但是让他一举成名的还是他的诗词,晏词有的描写男欢女爱、春花秋月,有的抒写伤春怨时、离情别恨,多有清新之辞、娴雅之气,读起来没有压迫感,虽有苦词,但没有苦吟,说明还是日子过得滋润啊,又当宰相,又拜将封侯,还名垂千古,妥妥人生赢家!

作者:浥轻尘

芸芸里的众生,尘中的尘

22.02.08于沪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作者简介:小型长方体泥土混合硬物转移工程师,伪诗人一枚。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