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皋之战的影响是什么?如何客观评价成皋之战

  刘邦以较弱的力量,在成皋之战中成功击败了强大的楚军。除了在政治上注重争取人心和团结内部,军事上的胜利主要归功于正确地处理战略全局和高明的作战指挥。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他重视建设战略后方基地,使汉军能源源不断地得到人力和物资的补充,能够坚持长期战争。

其次,彭城失利后,面对汉军处于劣势的情况,他适时地改变了战略方针,采取持久防御的措施,挫败了项羽的迅速决胜企图。

第三,他制定了正面坚持、南北两翼牵制,以及敌后袭扰的作战部署,并坚决实施,使楚军陷于多面作战的困境,无法同时应对。

第四,他实施了灵活机动的作战指导,巧妙地调动对手,使他们筋疲力尽;并积极争取外援,逐步实现对楚军的战略包围。

最后,他善于利用手段来分化和削弱敌军,同时善于争取其他诸侯的支持,最大限度地在军事上孤立项羽本人。

  成皋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汉高祖首创后发制人、疲敌制胜的策略。刘邦先在成皋之战采取先疲后打方针,以主力坚壁蓄锐,待机破敌,遣偏师袭扰敌后,断其粮道,逐渐削弱敌之力量,积极创造战机,在项羽疲敌撤兵的路上阳夏之战、固陵之战、陈下之战、垓下之战适时转入进攻,在进攻中连续追击削弱敌人,穷追猛打不给敌方喘息之气,连续作战,终获全胜。

  项羽作为一员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曾放射过夺目的光彩,然而他最终还是失败了,这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失策是密切相联的。他分封诸侯,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他嗜杀好战,激起了民众的反对;他不重视争取同盟,造成了自己的孤立;他不善于起用人才,团结内部,导致了众叛亲离;他不注意战略基地建设,以至于无法长期支持战争;他缺乏战略头脑,只知道一味死打硬拚,没有主要的打击方向,决定了他虽然能够赢得不少战役、战斗的胜利,但却不能扭转战略上的被动,最终导致了战争的彻底失败。项羽战场指挥的成功和战略指导的失策之间的巨大矛盾反差,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结局,给后世军事家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历史教训。

  此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后发制人、疲敌制胜型的经典战例。刘邦以正面相持,两翼进攻,后方袭扰相结合的军事谋略,分散、调动、疲惫楚军,阻止楚军西进,争取时间,发展力量,最终形成三面夹击楚军之势,变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

  汉高祖先采取先疲后打方针,以主力坚壁蓄锐,待机破敌,遣偏师袭扰敌后,断其粮道,逐渐削弱敌之力量,积极创造战机,适时转入进攻,在进攻中力排众议,穷追猛打,连续作战,终获全胜。此战是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战役,在中国战争史上汉高祖首创后发制人、疲敌制胜型的战例,给后世兵家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

« 上一篇
下一篇 »